八月的乌鲁木齐,秋意渐显却依旧生机盎然。8月9日,我们“语振金声”推普振兴实践队走进了乌鲁木齐三坪农场,在充满田园气息的三坪草莓主题公园里,开启了一场关于农业创新与乡村发展的深度探索之旅。这座以“农业+文旅”为特色的主题公园,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更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坚守。
走进主题公园的第一个棚区,扑面而来的是热带水果的清香——这里正是“南果北种”特色种植区。柑橘树郁郁葱葱,甘蔗挺拔修长,百香果的藤蔓沿着支架肆意蔓延,很难想象在西北的土地上能见到如此丰富的南方水果。
负责这片棚区的朱志杰师傅,是2021年从新疆农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听说我们是来实践的大学生,他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起自己的“南果北种”之路:“以前在哈密专门研究南方水果种植,两年前受政府邀请来到三坪农场,就是想让北方人在家门口吃到新鲜的南方水果。”如今,这里的柑橘亩产可达3吨,不仅填补了本地市场的空缺,更让我们看到了青年人才返乡创业的力量。
交流中,我们发现朱师傅在推广种植技术时,常常需要用普通话与各地农户沟通。队员们趁机用学到的推普知识,帮他梳理了技术讲解的常用话术,希望能让先进种植经验传播得更远。
穿过南方水果棚,饱满圆润的玉露香梨挂满枝头,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这是杂交培育的新品种,个头大、果皮薄,咬一口全是汁水!”种植户笑着向我们介绍。摘下一颗品尝,清甜的汁水瞬间充满口腔,难怪既能成为游客采摘的“抢手货”,又能被送往深加工基地和高档水果店。
而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熊蜂牛奶西红柿”种植棚。刚走进棚区,就看到几位农户正在弯腰除虫,负责人告诉我们:“我们坚持不打农药,全靠人工除虫除草,用的都是有机肥,这可是有绿标认证的!”
在棚区的休息区,我们见到了“蔡李氏有机蔬菜采摘园”的创始人。他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创业故事:从最初在朋友圈卖菜,到如今妻子成为家喻户晓的直播网红,夫妻俩注册了“熊蜂牛奶西红柿”和“蔡李氏”两个商标,每天雷打不动地直播带货,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晚上回家,我和妻子总爱点着灯读读书,琢磨怎么把日子过好。”朴实的话语里,藏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创新的追求。
在三坪草莓主题公园,农业早已不再是简单的“种地”。以采摘为核心,这里已经形成了一条涵盖亲子教育、休闲观光、娱乐餐饮、农产品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暑假期间推出的“有机特色种植研学堂”,让城里的孩子们有机会体验田间劳动——帮忙除虫还能拿到“报酬”,这样的研学活动深受家长和孩子喜爱。
实践队员们也忍不住加入了采摘队伍,亲手摘下鲜红的西红柿和饱满的香梨,在劳动中体会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真谛。看到农户们用直播打开销路,队员们还结合推普知识,帮他们整理了直播时的普通话话术,教他们如何用更规范的语言介绍产品特点,不少队员还客串了一把“主播”,在镜头前向网友推荐三坪农场的优质果蔬。
一天的实践活动结束时,夕阳为大棚镀上了一层金边。回望这座集设施农业、休闲旅游、电商直播于一体的主题公园,我们深切感受到:乡村振兴不仅需要过硬的农业技术,更需要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从南果北种的技术突破,到“农业+文旅+研学”的模式创新,三坪农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乡村的无限可能。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不仅要把普通话推广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更要将所学知识与乡村需求相结合。这次三坪农场之行,让我们看到了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也更坚定了我们用知识和行动助力乡村发展的决心。未来,我们将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前行,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绚丽绽放!
团队名称:中国海洋大学“语振金声”推普助兴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