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扎根执行一线,锤炼法治本领

    2025-08-11    阅读:
    来源:徐丽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7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法学生徐丽走进天长市人民法院执行局,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暑期实践活动。此次实践活动让该学生深入了解了法院执行工作的运作流程,在实践中提升了专业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天长市人民法院大门。徐丽供图。

庭审现场:法律条文与人间百态的碰撞
徐丽此次实践活动的第一站是庭审现场。在执行案件的庭审过程中,她全神贯注地聆听着案件的来龙去脉、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以及法官的提问与引导。通过多次庭审观摩,她不仅熟悉了庭审程序,更深刻理解了证据的重要性。“每一个细节、每一份证据都可能影响案件的走向,在法律面前,严谨是必须要坚守的原则。”徐丽在总结报告中这样写道。

天长市人民法院第二法庭。徐丽供图

查控冻结:技术赋能下的司法“加速度”
庭审之外,徐丽还参与了执行局的日常查控与冻结工作。徐丽系统学习了“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的操作流程,通过连接全国4000余家金融机构的数据库可在15分钟内完成对被执行人名下银行存款、车辆、不动产等财产的线上查询与冻结。“看似简单的操作,背后却需要对法律条文和执行程序的精准把握,一个小数点的错误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徐丽说道。在一次对被执行人银行账户的冻结操作中,她协助法官仔细核对了账户信息和冻结金额,确保了执行工作的准确无误。

文书制作:字斟句酌中践行严谨准则
制作法律文书也是徐丽实践的重要内容。从简单的执行通知书到复杂的裁定书,徐丽在法官的指导下,逐步掌握了各类文书的格式规范和内容要点。每一个法律术语的使用、每一项事实的陈述、每一条法律依据的引用都需要严谨准确,容不得半点差错。一份执行裁定书的撰写过程中,徐丽反复核对案件事实和法律条文,经过多次修改才最终完成,深刻体会到法律文书作为司法裁判的载体,其准确性和权威性直接关系到司法公正的实现。

徐丽在电脑上进行工作操作。徐丽供图。

外勤执行:用脚步丈量司法为民的距离
出外勤寻找被执行人,是执行工作中最具挑战的一环。有一次,徐丽跟随法官前往乡镇寻找被执行人。当天还下着小雨,法官与被执行人在屋内讨论如何解决赔偿问题。因为被执行人生活困苦无法赔偿,法官提议被执行人先借款或贷款3、4万,加上法院救助,法官才有把握与执行人协商减少赔偿,彻底解决此事。在这个过程中,徐丽深刻体会到执行工作的艰辛与不易,也学到了很多与当事人沟通的技巧。“与当事人面对面交流,需要我们既有法律的威严,又有人情的温度,让他们真正认识到法律的严肃性和执行工作的必要性。”徐丽感慨道。

实践感悟:从理论到责任的蜕变
回顾这段暑期实践经历,徐丽收获颇丰。她表示,通过参与天长市人民法院执行局的各项工作,不仅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让自己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方向。“这次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法律人,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为维护公平正义而不懈努力的决心和担当。

(通讯员 徐丽)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