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国语学院“语乡行”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深入南昌曾品堂老酒博物馆,开展了一场以“‘译’路追寻红色魂,‘语’润赣鄱红土情”为主题的文化调研活动。实践团成员们沉浸于千年酒香之中,通过实物观摩、史料研读与深度访谈,亲身感受中国老酒承载的厚重历史、红色基因与赣商精神。
(图为实践团成员们与指导老师抵达曾品堂老酒博物馆展开调研活动)
沉浸展陈:触摸老酒里的时代印记
在博物馆展区,民国场景厅的锡酒壶、账簿,展现赣商“信义为本”的经营哲学。红色文化厅的老酒标签与文献,红星闪耀,印证赣商“抱团互助”传统的延续。赣鄱厅李渡高粱1955的匠心设计,则呈现赣商“重信尚义”精神的当代转化。
对话历史:聆听老酒背后的红色回响
馆藏珍品蕴含鲜活历史。“地球汾酒”的故事尤为动人:上世纪六十年代物资匮乏时期,它作为“国宴用酒”和“革命慰问品”,大量供应前线与后方,承载“艰苦奋斗、军民同心”的精神,其“以老酒调新酒”的独特工艺令成员赞叹。
令成员们心潮澎湃的是被誉为“江西名酒活化石”的“望津楼牌”四特酒(前身“樟树烧酒”)。其背后的红色故事更令人动容:1934年深秋,长征红军途经江西樟树,衣衫单薄、疲惫不堪的战士们在寒夜中瑟瑟发抖。当地百姓得知后,纷纷捧出自家珍藏的“樟树烧酒”,塞到战士们手中。甘冽的酒液入喉,不仅驱散了刺骨的寒意,更温暖了战士们的心田,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是军民鱼水情的生动写照,深深烙印在赣鄱大地。
(图为曾品堂老酒博物馆藏品樟树四特酒厂出品四特酒)
溯源商魂:感悟赣商精神的不朽传承
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认真记录酒标拓印工艺,对比明清赣商酒标与红色时期酒标的设计演变,探寻商业文化与时代精神的交融。随后的深度访谈环节,博物馆负责人向实践团特别阐释了赣商精神对曾品堂发展的深刻影响:“赣商当年靠‘诚信’走南闯北,今天我们靠‘品质’立足市场。”
感悟升华:老酒为媒,双语搭桥
那些泛黄的账册、斑驳的酒标,成为“流淌着热血与信义的液态史诗”。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从红军严纪购酒疗伤,到百姓赠酒支援长征,再到民族品牌实业报国,老酒中沉淀的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和深厚的家国情怀;赣商“重信、尚义、抱团、开拓”精神,则是赣鄱大地商业文明生生不息的密码。
(图为实践团成员们运用双语讲述红色故事)
实践团成员表示,作为外语人才,将发挥专业优势,用语言搭桥,深入挖掘、精准翻译、生动传播中国老酒承载的文化瑰宝、红色记忆与商业智慧,让世界透过这“液态史诗”,读懂中国,讲好中国故事,贡献青春力量。赣商精神与红色文化,必将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光芒。
投稿人:何虹蕊
工作单位:江西财经大学麦庐园校区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