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室的灯光下,银缕玉衣的玉片泛着幽光。2025年7月27日清晨,隔壁展厅里。曹操宗族墓群出土的汉代文字砖静卧展柜,砖面“为曹侯作壁”的刻痕历经1800年风雨依旧清晰。这座国家二级博物馆的日常,便是与3871件文物共同呼吸。

革命炮筒
【文物巡礼:沉默的史诗】
亳州博物馆仿汉城堡式建筑内,8个展厅陈列着文明的年轮:
汉魏遗珍
曹操宗族墓群出土的银缕玉衣,由2856片和田青玉与900克银丝编缀而成,位列全国出土玉衣精品。其侧展出的玉刚卯,方寸间刻34字驱邪铭文,为汉代玉器微雕典范。
文字密码
近600块汉代文字砖构成全国独有的“地
下文库”。“会稽曹君”“山阳丁伯”等铭文记录工匠籍贯,“仓天乃死”砖则被学者视为黄巾起义预言。
-陶玉春秋
新石器时代鸟形陶壶、战国青玉龙形佩、隋代黄釉乐舞俑等958件/套珍贵文物,在《穿越五千年》展厅铺陈出涡河文明的基因图谱。
银缕玉衣
1974年出土于董园一号墓,据考证,银缕玉衣是曹操的父亲曹嵩的葬具,由2400块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玉片用银丝编缀而成。玉衣是专门用来保存尸体的,古人相信这样可以保持肉身不腐。玉衣分为金缕、银缕、铜缕三种,视死者身份而定。外观和真人体型相同,按部位分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子和鞋子六部分,另外还有一个玉枕。该玉衣对研究汉代葬制、风俗有重大价值。

银缕玉衣
【守护纪实:让文物活起来】2025年暑期,博物馆开启“文物守护月”特别行动: 1.科技赋能修复 采用高光谱扫描技术对战国玉璧进行无 损检测,三维建模精度达0.01毫米。在恒温修复室,技术人员用蚕丝蛋白加固唐代三彩马断裂面,耗时37天还原釉色流 2.学术破译工程 联合安大历史系启动文字砖铭文数字化建档,已释读412 块砖文。其中“长示子孙永寿康”七言吉语砖,改写学界对汉代民谚的认知。
【活化实践:从展柜到生活】 文物走出库房的路径日益多元: - 巡展拓片行万里 曹操墓文字砖拓片巡展2025年新增银川站,西夏王陵与汉墓砖文跨越时空并置。展场特设“姓氏寻根墙”,观众可拓印本姓砖文,日均体验超300人次。 -文创破圈 “玉衣咖啡”拉花图案复刻银缕玉衣纹路.“文字砖巧克力”铭文采用可食用金粉印制。此类产品获全国文旅创意设计大赛铜奖,年销售额破百万。 数字永生 馆藏战国青铜剑全息投影亮相杭州文博会,观众挥臂可触发剑身铭文显影。三国陶楼建筑构件经AR 还原,在手机端实现虚拟搭建。

青铜剑
【机制保障:守护文明之光】 为维系文物安全生态: -实施“温湿度秒级监测”系统,展柜内波动超预设值将自动触发氮气保护; -全年开展文物应急演练6 次,模拟地震场景下青铜器的保护
【尾声】
闭馆铃响,最后一位观众在银缕玉衣展柜前驻足。灯光渐暗的瞬间,玉衣颈部的蟠龙纹玉扣泛起微弱反光,恰与窗外弦月辉映。这些深埋地底两千年的物件,正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心跳。
>实践信息标注
姓名:王翰卿
> 实践时间:2025年7月27
>学校全称:淮北师范大学
> 实践团队名称:“深耕八皖沃土,云聚红迹铸新篇”点亮八皖实践团
> 实践地点:安徽省亳州市博物馆(谯城区芍花路2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