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的亳州市博物馆内,曾经十几名青少年伏案于展柜前,笔尖在画纸上沙沙作响。汉代文字砖的斑驳纹路、银缕玉衣的玲珑光影,经由孩童的视角跃然纸上。这一幕,正是2025年“我在博物馆画文物”安徽省青少年绘画大展的现场缩影。作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亳州市博物馆以文物为媒,以画笔为桥,正悄然织就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

大门前的比赛作品
【场馆定位:文化地标的根基】
亳州博物馆坐落于谯城区芍花路209号仿汉城堡式建筑与郭沫若题写的馆名相映生辉。其2.5万平方米空间内设8大展厅,核心展览《穿越五千年——亳州文化寻源》以涡河文明、汉魏风骨等七大专题,陈列文物810余件(套)。曹操宗族墓群出土的汉代文字砖、银缕玉衣等珍品,成为串联历史的“无声证人”。馆藏3871件/套文物中,958件/套被列为珍贵文物,新石器陶器、汉代玉器构成特色典藏体系。免费开放政策下,此处既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亦成为公众触摸文明脉搏的公共课堂。

出土文物
多维体验激发美育活力 情景剧《画卷上的文物朋友》以戏剧语言解密文物故事:同步开展的写生研学活动中,青少年以笔墨对话青铜器铭文、陶器釉彩;专题研讨会则汇聚学者、教师,共探“文物+ 美育”融合路径。
2.巡展拓片构建行走的课堂
曹操宗族墓群文字砖拓片全国巡展于2025年3月启动,首站大理即吸引超万人次参观。600余块汉代文字砖的“流动展陈”,使亳州文化名片辐射全国。
亳州现今遗存的汉魏遗迹多达十余处,如魏武故里,被长为“地下长城”的运兵道、谁陵寺、南管寺、北曹寺、东观综台、西观稼台、拦马墙、饮马抗、八角台、斗武营、高炉等。魏武故里在城东三里,是曹操出生的出生地《水经注》记载“负廓对座,侧隍临水”,故宅被元将张柔拆其材修城隍,现尚存当年银杏树两株魏武故宅的原貌已难看到,但可从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诗中略窕斑的:“众宾会广坐,明灯喜炎光。轻歌制妙声、万舞在中堂”谯陵寺、又称谯令寺,位于城东四十里,现为一高大土丘。汉中平四年(公元187年)曹操征还东郡太守不就,称疾返乡、于泥水之演筑精舍,春夏习读书传,秋冬射猎自娱、是年、魏文帝曹丕出生于此。亳州有东观综台和西观综台两座,东观稼台位于市区东台路中段路北、西观稼台位于市区仙源路中段路北。观稼台是曹操当年在家乡推行屯田制时所建遗迹。他曾在观综台上亲自督耕观种。现东西观稼台均为亳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叱咤风云的曹氏家族早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作为曹魏陪都的亳州却留下了其家族的菜葬群。曹宗族墓群,分布在亳州老城以南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主要包括董园汉墓、曹四孤堆、刘园孤堆、薛家孤堆、观音山孤堆、张园汉墓、马园汉墓、袁牌坊汉墓群、元宝坑汉墓等近30座。已知的墓主人有曹操祖父曹腾、父亲曹嵩、会稽太守曹君、曹炽、曹宪、曹水、曹鼎、曹湖等等。2001年6月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讲解文物
【结语】
夕阳漫过仿汉城堡的飞檐,展厅渐次闭馆。临窗的画架上,一幅未完成的水彩静静搁置:龟甲卜辞的裂痕与孩童涂抹的暖黄颜料交错重叠,历史在此刻不再是冰冷的橱窗标本。亳州博物馆的实践印证,当文物遇见童心,文化传承便有了最生动的注脚。
学校:淮北师范大学
姓名:王翰卿
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时间:2025年7月27日
实践地点:亳州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