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南京师范大学“乡旅共融绘苏韵,青春赴农助振兴”实践调研———常州市横林镇狄坂村

    2025-08-11    阅读: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乡旅共融绘苏韵,青春赴农助振兴” 实践团
  七月的常州横林镇,稻田翻浪、古寺含韵。南京师范大学 “乡旅共融绘苏韵,青春赴农助振兴” 实践团循着乡村振兴的脉络而来,以 ESG (环境、社会、治理)理念为笔,在这片兼具田园风情与人文底蕴的土地上,写下属于青年的实践答卷。7月23日至25日,团队成员深入田间地头、文化场馆与社区街巷,用调研勾勒发展蓝图,以行动诠释青春担当。

图为调研团成员与狄坂村村委的合影
 
樱红缀绿,农旅融合探路
  实践调研团首先来到了狄坂村樱桃园,狄坂村近年来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精品农业,樱桃园便是其中的亮点之一。在这里,成员们与种植户穆奇贤深入交流,不仅了解了樱桃的品种、技术、规模与经营模式,更洞察到这小小樱桃背后的大文章。它不仅是狄坂村“四季常绿、三季有景”的“颜值担当”,更是一条强有力的产业链纽带,有效串联起周边的农家乐与土特产生意,实现了“一业兴,百业旺”,生动诠释了精品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无限潜力。
 
图为樱桃园公共设施
 
仓廪飘香,党群同心话振兴
  在横林镇,调研团成员走访了当地颇具特色的米仓,与本村种田大户吴建兴交流了解粮食生产、储存与销售情 况,团队发现横林镇在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的同时,正积极探索将传统粮食产业“接二连三”,向乡村旅游延伸的转型路径。从一颗樱桃到一粒米,实践团看到了横林镇在环境友好与经济增效上的双重努力,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坚实而多元的支撑。同时,我们还感受到了 “苏超” 的热度对乡村带来的潜在影响,来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采访,与工作人员和村民代表交流时,不少村民表示知晓 “苏超”,并期待能借此推动乡村发展。
  
图为狄坂村田间照片
 
志愿情暖,交通护航助旅兴
  实践期间,实践团不仅是发展的观察者,更是治理的参与者。横林镇乡村旅游升温,游客增多,而部分路段施工改造,通行秩序受影响。成员们身着红马甲,在施工现场坚守,他们的身影成为横林镇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保障了交通的顺畅,也提升了游客对横林镇的印象分,以实际行动践行 ESG 理念中的社会责任。
 
图为团队青年志愿者开展乡村志愿服务活动的图片
 
文韵悠长,古韵新章展风华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冯仲云纪念馆作为当地重要的红色文化地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调研团成员在馆内认真聆听讲解,了解冯仲云的英勇事迹,并探讨如何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旨在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打造红色旅游线路。东岳古寺则是横林镇的历史文化遗迹,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与文化内涵。调研团从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角度,为东岳古寺周边环境的优化与旅游项目的设计提出建议,希望能通过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吸引更多游客,促进乡村旅游的多元化发展。
 
 
图为调研团所拍冯仲云纪念馆与东岳古寺
 
  “青衿之志,笃行不怠。” 本次常州市横林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收官。团队成员全身心投入实践之中,调研乡村发展实况,挖掘文旅融合潜能,践行青年志愿责任,以实践促进 “乡旅共融” 走深走实,探寻 “农业 + 文旅”“红色 + 生态” 新方向,勾勒 “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新图景,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以新时代青年昂扬的姿态担当起新时代的责任与使命,让苏韵乡愁在新时代的实践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华。(马静姝 王佳丽 潘颖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