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课堂燃热情,童心筑梦启新程
7月22日下午,浙江工商大学“推普筑梦,语润两当”暑期社会实践队首站走进两当县金洞小学暑期托管班,为200余名1-6年级学生打造“语言启蒙趣味课堂”。课程以“游戏互动+文化浸润”为主线,“方言萝卜蹲”破冰游戏让孩子们在欢笑中感知普通话与方言的差异;“声韵母探险”环节借助动画图示与肢体语言,将抽象发音技巧具象化;红色经典《少年中国说》选段朗读,传递出孩子们稚嫩却坚定的爱国情怀;“推普小画家”活动中,学生们以画笔描绘“说好普通话,迈进新时代”等标语,将语言规范意识融入艺术创作。
当晚,实践队参与“桥”见青春•桥边音乐汇系列活动,以轻松互动形式向村民推广普通话。该活动已累计举办5次,参与人次达2000人以上,有效扩大了普通话推广的覆盖面与影响力。


浙江工商大学“推普筑梦,语润两当”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在金洞小学暑托班的教学场景 7月24日上午,实践队转战兴化乡党群服务中心,为30余名乡镇托管班学生开设“普通话魔法课堂”。课程以“乡村生活情景剧”贯穿,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学习“种地”“播种”等多音字词的实际应用;“童声诵家乡”环节中,队员带领学生用普通话朗读描写陇南风土的诗歌,激发对母语与乡土的热爱。
实践队还为兴化乡儿童送去联想AI大礼包,内含智能语音教具与互动学习软件。智能跟读评测、虚拟情景对话等功能打造“24小时普通话陪练”,弥补乡村语言教育资源短板,为语言能力提升注入智慧动能。
浙江工商大学“推普筑梦,语润两当”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在兴化乡暑托班的教学场景
入户调研察实情,倾听乡音明方向
课堂活动后,实践队在兴化乡村支书带领下深入农户开展推普专项调研。团队分三组走访30户家庭,覆盖全村86%常住人口,发放问卷105份,回收有效问卷97份。调研聚焦不同年龄段村民的普通话使用场景、学习难点及政策需求,调研发现,全乡青少年群体普通话普及率达92%,但中老年群体仅37%,方言依赖性较强。


浙江工商大学“推普筑梦,语润两当”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在兴化乡进行入户调查
语润两当结硕果,青春接力向未来
本次实践累计服务城乡儿童300余人,辐射村民100余人次,形成调研报告1份、访谈实录2万余字。团队指导教师张航表示:“推普不仅是语言教育,更是打通城乡发展壁垒的钥匙。”目前,两当县团委已与实践队达成建立“推普角”的合作意向,计划通过长期课程持续助力乡村语言教育。
实践队将带着两当实践成果,继续探索语言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让普通话成为连接乡村与外界的坚实桥梁,让青春力量在服务乡村振兴中持续发光发热。


浙江工商大学“推普筑梦,语润两当”暑期社会实践队小队在金洞小学的合影


浙江工商大学“推普筑梦,语润两当”暑期社会实践队小队在兴化乡暑托班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