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青春邂逅荆楚非遗:湖北汽院学子体验指尖上的千年技艺

    2025-08-12    阅读:
    来源:石宵 刘瀚文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拾遗楚韵·启为创新
  湖北汽院学子探访宜昌手鞠非遗体验千年技艺的指尖传承
  
  七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拾遗楚韵·启为创新”非遗调研团队怀揣着对荆楚文化的热忱,以“深挖荆楚文化,筑牢文化根基”为目标,走进湖北宜昌“掬水在”工作室,开启了一场探寻手鞠文化的特色之旅。非遗讲师屈敏以丝线为桥梁,带领青年学子通过亲手实践,对话“手工技艺与传统手鞠”的千年历史。
  
  在“掬水在”工作室光影流转间,屈敏老师正专注于指尖的丝线,几番缠绕,一个标准的手鞠圆球便已初具雏形。她向团队详细介绍手鞠制作的关键步骤——绣纹样:“曲面绣花,既要精准拿捏图案的对称性,更得在脑中对球面进行巧妙的意识分割,这样才能绣出比例协调、赏心悦目的作品。”工作台上的手鞠在灯影下更显精致典雅,让队员们充满向往。
  
  “实践出真知嘛。”屈老师笑着邀请大家亲自尝试,并从制作手鞠最重要的内芯步骤开始教学。丝线在她指尖翻飞,转瞬便缠成圆润的球体,可到了队员们手中,丝线却总不听使唤,想要缠出标准球体并非易事。“别急,慢慢找手感。”屈老师耐心指导,手把手帮大家调整力度与角度。最终,团队成员们都完成了自己初具雏形的手鞠,作品虽略显生涩,却饱含着大家的心意。
  
  采访中,屈敏老师还带领团队成员来到展柜前,介绍自己的得意之作。这些手鞠纹样精美、巧夺天工,让队员们深深折服:展柜里的手鞠静静陈列,丝线在球面交织出细密的几何纹路,对称中藏着微妙的韵律变化;每一道针脚隐匿得天衣无缝,转折处不见丝毫毛刺;走近观赏,一片极小的菊纹竟用了三色渐变,针脚细如蚊足,却将花瓣的蜷曲感绣得栩栩如生。
  
  此次探访让学子们近距离接触到手鞠制作的全过程,为后续深入了解非遗传承奠定了基础。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