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湖北汽院学子探秘竹编团扇技艺 协作中感受非遗巧思

    2025-08-12    阅读:
    来源:石宵 刘瀚文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拾遗楚韵·启为创新
  湖北汽院学子探秘竹编团扇技艺协作中感受非遗巧思
  
  七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拾遗楚韵·启为创新”非遗调研团队怀揣对荆楚文化的热忱,以“深挖荆楚文化,筑牢文化根基”为目标,走进屈敏老师的校外联办非遗课堂,开启了一场竹编团扇创意设计的探秘之旅。非遗老师屈敏以竹为骨、以丝为面,带领青年学子协作体验制作,共同探寻“篾丝之间与生活美学”的传承对话。
  
  教室内,课桌椅拼成长台,细竹篾、丝线与圆形扇框依次排开。屈敏老师立于台前,将劈好的竹篾理顺后,向围坐的队员们介绍:“今日以教室为工坊,先示范基础扇面编织。”只见她固定好圆形扇框,执篾轻穿,竹丝在框间灵活交错,很快便织出细密网格,“编篾如织布,经纬需匀,松紧得宜。”随后,她取过素色丝绢,“随后覆上扇面,这是竹编团扇‘骨韧面柔’的妙处。”话语间,丝绢已被蒙在竹篾上,并用丝线沿框固定,原本疏朗的竹骨渐显雅致,扇面在光影下透着朦胧纹路。
  
  见队员们跃跃欲试,屈老师笑着将大家分组。她先教授执篾手法:“指尖要轻,像穿针引线,竹丝才不会脆断。”又叮嘱蹦面要点:“绢面要拉平,边角得藏进框内,不然会起皱。”过程中,有团队成员编篾时手一紧,竹丝断了几根,搭档急得直皱眉,屈老师却笑着支招:“正好在断处加编朵小花,两人琢磨着补补纹样。”于是一人顺着断口编出花瓣形状,另一人绷面时特意选了浅青绢,让竹纹透过绢面若隐若现。一番协作后,成品虽有几处编错的纹路,却意外生出自然意趣,展开团扇时,两人相视而笑,更深刻理解了“一人编骨一人饰,刚柔相济方为扇”的深意。
  
  采访中,屈敏老师还带领团队参观陈列架,各式竹编团扇日用品令人耳目一新:扇面上的缠枝纹随扇影晃动,柄上的流苏与竹骨相映,就连扇坠都系着编织的竹节形挂饰,清雅中透着巧思。“你看这对花朵编织的团扇,”她拿起一件作品介绍,“是两个学生合作的,一人编篾时特意留出花瓣弧度,一人绷面时选了渐变粉绢,叶脉纹顺着竹篾骨架漫延,花瓣边缘又藏着绢面的柔皱,反倒成了抢手货。”展柜里的成品静静陈列,竹篾的挺括勾勒出花型筋骨,绢面的朦胧晕染出花瓣的娇羞,传统并蒂纹与现代渐变色在扇面相遇,每一根篾丝的走向、每一缕绢色的过渡,都藏着“守正出新”的巧思。
  
  此次竹编团扇制作体验,让学子们近距离感受了传统技艺的魅力,也为非遗传承注入了青春视角。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