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夏日植“树”:在社区课堂上生长的希望之木 ——晨曦之光实践队暑期社区行

    2025-08-12    阅读: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晨曦之光实践队
         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引领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7月14日至25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晨曦之光”实践队奔赴镇海门、沅江路两个社区,开展了红领巾实践小课堂与“青桐学堂”青少年公益暑托班,为一至五年级学生打造集文化浸润、红色传承、趣味实践于一体的暑期成长课堂,传播多彩文化,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厚植家国情怀。
 
  青桐学堂开班仪式上沅江路社区党委书记张欣致辞 赵雅宁摄
  街道人大副主任分管团委工作党政领导吕文成致辞 赵雅宁摄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书记褚奇在开班仪式上讲话 赵雅宁摄
  根系·深扎书页间阅读滋养想象之翼
  “我觉得书里的星星就像爷爷说的萤火虫,会在黑夜里等我们回家。”8岁的刘卿爱同学举着小手,眼神亮晶晶地分享对《小王子》的独特感悟。在丰富多彩的PPT前,孩子们围坐成圈,实践队员们正生动讲解《小王子》《窗边的小豆豆》《城南旧事》等经典书目——从夏洛用蛛网织就“了不起”的友谊,到小豆豆在巴学园电车教室里的奇妙成长,再到英子与秀贞在胡同里的温情故事。孩子们攥着衣角、晃着小腿,将友谊的珍贵、守护的温暖、和平的分量悄悄装进心里。
  红领巾小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参与互动 唐雨虹摄
  整本书阅读不止于文字传递。队员们设计的互动提问让书页间的文字化作真诚思考:“如果是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关于选择的思考与畅想在童声里长出翅膀,孩子们踊跃分享所思所感,让阅读真正成为滋养想象、助力成长的养分。
  树干·挺立故事中信仰支撑成长之脊
  红色故事分享会上,有孩子好奇地问:“老师老师,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呢?”队员们顺着故事脉络,播放纪录片片段,为孩子们展现孩子们小萝卜头在囚牢艰难求知的场景,讲述郭永怀、魏世杰投身国家核武器建设的贡献,以及中国人民为抗日战争中英勇斗争的事迹。
  故事会后续的“精神分享”环节,孩子们踊跃发言。“小萝卜头年纪小却勇敢好学”“魏世杰爷爷为国家和家庭无私奉献”……稚嫩话语里,满是对英雄精神的直观感悟。尽管孩子们未必深入了解过故事背景的艰辛,但是实践队员们仍然希望他们能够感受的到故事中英雄人物的无私与奉献,让心中关于大爱的树苗开始茁壮成长。
  许国浩进行“两弹一星精神”宣讲 王佳昊摄
  枝叶·舒展指尖上智慧点亮童心之眸
  手工实验课上,跳跃的巴克球链让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呼:“为什么这些小球会飞起来?”实践队员们通过彩虹桥制作、光的折射反射现象演示、酸碱指示剂调色等实验,将奇妙现象化作钥匙,为孩子们叩响科学探索之门。而抗战胜利80周年剪纸纪念、非遗绒花制作、皮影戏体验等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青桐学堂抗战胜利80周年剪纸纪念课堂 唐雨虹摄

  红领巾小课堂剪纸展示 唐雨虹摄

  队员徐畅讲解纸花制作 唐雨虹摄

  队员孙浩指导孩子们完成巴克球链实验 唐雨虹摄

  队员张怀冉为孩子们演示酸碱指示剂调色实验 唐雨虹摄

  队员原家仪指导小朋友完成彩虹桥实验 王佳昊摄
  实验课把课本知识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奇妙体验。当孩子们发现课堂上学的公式能解释生活中的“怪现象”,脱口而出的“原来科学就在身边呀”,成为最珍贵的成长印记。实践队员李瑞妍说:“希望这些孩子能带着这份好奇,把更多‘想不通’变成‘我明白’,解锁更多奇妙。”
  非遗绒花课堂成果展示 王佳昊摄

  彩绘飞机课堂成果展示 赵雅宁摄

  叶脉书签课堂成果展示 唐雨虹摄
  随着最后一堂课的铃声响起,晨曦之光实践队在镇海门、沅江路社区的暑期故事,正式落下帷幕。活动期间,共计有30余名学生报名参与,出勤率高达90%,实践队累计服务社区90余人次。从书本的心灵启迪,到故事的深刻感悟,再到实验的新奇探索,晨曦之光实践队与孩子们在这个夏天共同植下“成长之树”。
  实践队成员合影 赵雅宁摄
  此次社区成长之旅是实践队与孩子们的双向奔赴,更是初心与热爱的共鸣。成长之树,既长在孩子们求知的目光里、灵动的双手间,更扎根于实践队以爱筑梦的行动中。每一步同行都在印证:这场夏日植“树”,播撒的是希望,收获的是成长,延续的更是石大人的初心与担当。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