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七月的热浪拂过赣西的红土地,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社会学院/会计学院“致敬巾帼芳华,绽放别样青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江西小分队踏上了追寻工人运动源头的征程。在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的斑驳砖墙前、在历史遗迹与珍贵史料中,解码安源路矿工运精神的时代价值。
追溯历史:从旧址与纪念馆看工运风云
实践团队的行程,始于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旧址。古朴的砖墙、陈旧的木门,无声诉说着百年前的热血故事——这里曾是革命思想传播的阵地,工人阶级在此汲取知识养分,觉醒抗争意识。步入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国家一级博物馆”等标识,彰显其历史厚重与社会价值。
图1 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旧址
馆内,一组组雕塑、一幅幅浮雕生动再现工运场景:紧握矿灯与铁锤的双手雕塑,传递着工人阶级的力量与希望;“组织工人阶级、成立产业工会、领导工人运动”主题雕塑,还原革命先辈奔走呼号、凝聚力量的画面;“少年进炭棚,老来背竹筒……死了不如狗”的血泪控诉,揭露旧时代矿工的苦难,更点燃抗争的怒火。这些具象化的历史呈现,让队员们触摸到革命先辈为争取权益、反抗压迫的炽热初心。
图2 成员们参观工运纪念馆
聆听讲解:感悟精神传承的时代密码
在纪念馆内,讲解员围绕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背景、过程与意义,展开细致讲述。从1922年罢工的筹备,到斗争策略的制定;从工人阶级团结一心的坚守,到“义无反顾、团结奋斗、勇于开拓、敢为人先”安源精神的凝练,队员们在讲解中明晰:这场运动不仅是争取生存权利的抗争,更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的生动实践,为中国革命积累宝贵经验。
“安源荣光,精神永存”的展区标语,呼应着讲解员的讲述。透过历史资料与实物,队员们理解到: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孕育的精神,跨越百年,仍是激励当代奋斗的动力源泉——它是对信仰的执着,对正义的坚守,对创新斗争方式的探索。
图3 队员们听讲解员讲述
践行使命:让工运精神照进现实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队成员交流感悟。大家表示,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展现的不仅有“义无反顾,团结奋斗,勇于开拓,敢为人先”安源精神,亦有“敢闯、敢创、敢干、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为青年成长提供指引。在新时代,传承工运精神,就是要将革命先辈的勇气与担当,融入学业钻研、社会服务与职业发展中:以敢闯的勇气突破思维定式,以敢创的智慧探索创新路径,以敢干的行动投身实践,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开拓新局。
图4 馆内雕塑再现工人运动
此次安源之行,是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社会学院/会计学院实践育人的生动课堂。通过实地走访、聆听讲解、沉浸体验,团队成员深刻认识红色历史价值,汲取精神力量。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份热忱与担当,在各自领域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工运精神,让革命先辈的奋斗之光,照亮新时代青年的前行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