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搜索
网报首页
社会实践
三下乡
校园新闻
大学生活
校园文学
大学学习
实践团队
大学生网报
>
社会实践
山东大学政管学院红色印记寻访小队赴山东、云南等四省八地进行革命文物寻访实践
2025-08-12 阅读:
来源:山东大学红色印记寻访小队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山东大学政管学院红色印记寻访小队于近期前往威海、济南、运城、朝阳、青岛等多地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红色寻访之旅。本次寻访聚焦各地革命特色文物,旨在通过实地探访、学习交流,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2025年8月10日,队伍成员穆仪轩同学在山东省威海市中日甲午战争纪念馆参观寻访:锈迹斑斑的炮弹碎片、磨损严重的枪管,见证着黄海海战的激烈与残酷;泛黄的将士书信与褪色证件,诉说着平凡子弟舍家赴难的家国大义;历史影像与文献资料,系统还原了战争全貌。这些文物不仅承载着民族的苦难记忆,更彰显了先辈们在绝境中奋勇抗争的民族气节。队员深刻认识到,铭记甲午之痛,传承抗争精神,是以史为鉴、砥砺前行的必然要求,新时代青年当以知识武装自我,将个人奋斗融入民族复兴浪潮。
2025年8月5日,队伍成员孙广轩同学赴山东省济南市解放阁进行寻访。解放阁中,解放军攻城时使用的步枪、爆破筒,带着硝烟的印记,诉说着巷战的激烈;补丁军装与战地日记,字里行间满是“为了济南人民的解放,拼了”的决绝;布满弹孔的城墙残段,是“攻城不怕坚”英雄气概的生动见证。通过多媒体技术复原的攻城场景,让队员们身临其境感受胜利的来之不易。革命文物作为历史见证与精神载体,传递出“敢打必胜、舍生取义”的红色力量,启示青年一代要以革命精神为成长坐标,守护红色基因,担当青春使命。
2025年8月10日,队伍成员于瀚婷同学前往山东省威海市天福山起义纪念馆进行寻访。馆中陈列的起义战士使用的“汉阳造”步枪,见证了胶东抗日第一枪的打响;泛黄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油印件,彰显着民族危亡之际的担当;雷神庙战斗的遗物,诉说着先烈们的热血与无畏。胶东兵工厂的简陋工具,展现了艰苦条件下支撑抗战的智慧与坚韧。队伍成员从理琪等先烈的事迹中,深刻感悟到“忠诚于党、敢于担当、不屈不挠、团结奋斗”的天福山精神,明确了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决心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誓言。
2025年8月6日,队伍成员胡羽晗同学前往山东省青岛市红景核心区开展寻访。红墙见证了从1916年日据时期内外棉纱厂到如今马克思主义情境教学基地的时代变迁,留存着革命先辈足迹。纪律馆内,《北京政府京师警察厅关于王荷波等共产党员被捕情况的呈》这份档案,以冷峻笔触记录了王荷波被捕后面对威逼利诱坚守立场的过程。团队成员通过资料了解到,王荷波出身贫苦却投身工人运动,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1927年当选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被捕后遭受残酷刑罚仍坚守秘密,最终牺牲,临终牵挂革命事业。馆内其雕像及相关展品承载着他的精神,生动诠释了“纪律如铁,初心如磐”。队员深刻认识到革命文物是历史见证与精神载体,决心传承红色基因,以先辈为榜样践行使命,让信仰之光照亮前路。
2025年7月27日,队伍成员韩明辰同学前往山东省寿光市马保三抗战故居寻访。缓缓步入故居,仿佛穿越时空去拜读马保三同志的故事。马保三同志用过的枪械与拄拐虽已锈迹斑斑,却仍能想见他率领起义军冲锋的英勇身姿;泛黄的抗战宣传册和重要文件袋上,刚劲的字迹透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绝;墙角陈列的土枪、手榴弹,带着战场的硝烟,见证了牛头镇起义时军民同仇敌忾的热血场景。透过马保三毁家纾难支持抗战的事迹,队员深刻感悟到“爱国奉献、不屈不挠、团结抗战”的革命精神,更明白新时代青年需以先辈为镜,将家国情怀融入日常奋斗,让红色火种代代相传。
2025年8月4日,队伍成员孙艺桃同学赴辽宁省朝阳市赵尚志纪念馆寻访。赵尚志使用过的手枪静静陈列,枪身的磨损与纪念馆内展出的狱中脚镣相呼应,共同诉说着东北抗联在林海雪原中与日寇周旋的艰难;一件打满补丁的棉大衣,同他用过的书箱一起,见证了他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坚持作战的坚韧;泛黄的作战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注与《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战斗纲领》手稿相互印证,还原了“冰趟子伏击战”等经典战役的智慧与勇气。通过展陈的文献资料与历史照片,队员仿佛看到这位东北抗联灵魂在战火纷飞中运筹帷幄、面对威逼利诱时铁骨铮铮的模样。从“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的民间赞誉里,从那些承载着历史重量的文物背后,队员深刻理解了抗联精神,决心以青春之力传承英雄气节,让红色基因如同纪念馆年均50余万人次的访客传承链一般,不断延续,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2025年8月8日,队伍成员赵煜婷同学前往山西省运城市中条山抗战纪念馆寻访。展厅里,一把布满弹痕的步枪来自八百壮士跳黄河的壮烈现场,枪托上的血迹仿佛仍在诉说将士们宁死不当亡国奴的决绝;一份残缺的《中条山战役日记》,字里行间满是浴血坚守的悲壮;墙上的照片定格了军民合力挖掘战壕、运送弹药的画面,彰显着“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力量。看着这些实物与影像结合的展陈,仿佛能置身于那场持续七年半的拉锯战,深切体会到中条山军民在武器悬殊的困境中,凭一腔赤诚坚守抗争的精神。队员感慨,铭记这场战役不仅是缅怀唐淮源、寸性奇等殉国将领与无数先烈,更是要带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在新时代续写爱国篇章。
2025年8月3日,队伍成员沈清萍同学先后前往云南省昆明市陆军讲武堂、临沧市沧源班洪抗英纪念馆及当地抗战纪念馆寻访。朱德元帅在讲武堂使用的笔记上的战术批注与革命感悟就被保存在馆内,字里行间满是救民于水火的赤子之心;佤族首领“班洪王”的铜炮枪带着岁月的锈迹,诉说着1934年抗英斗争中“宁战死、不投降”的民族气节;墙上的盟约文书与油画场景相互呼应,定格了各族群众联手御侮的壮阔画面,彰显着民族团结、守土卫国的磅礴力量。看着这些实物与情景复原的展陈,仿佛能穿梭于将帅摇篮的课堂与边疆山林的战场,深切体会到从军校学子以武救国的壮志到佤族人民断指为誓的赤诚,同样厚重的爱国情怀跨越时空共振。这次寻访使队员深有所感,铭记这些历史不仅是缅怀朱德、叶剑英等将帅与胡玉山等民族英雄,更是要带着“守护家国、团结奋进”的信念,在新时代续写民族复兴的华章。
此次红色印记寻访之旅,队员们的足迹遍布山东、辽宁、山西、云南四省八地,从黄海之滨的甲午战争纪念馆到林海雪原的赵尚志纪念馆,从胶东半岛的天福山起义旧址到西南边疆的班洪抗英纪念馆,每一件革命文物都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尘封的历史记忆,每一段先烈事迹都似一盏明灯,照亮了传承红色血脉的前行之路。在这些承载着民族精神的红色地标中,队员们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也深刻领悟到“忠诚担当”、“团结奋进”、“不屈不挠”等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无论是甲午将士的舍生取义、济南战役的敢打必胜,还是抗联战士的冰原坚守、中条山军民的共御外侮,亦或是佤族同胞的守土卫国,这些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共同汇聚成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寻访虽告一段落,但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才刚刚开始,时代要求我们把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转化为奋进动力,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强国有我的誓言,让红色血脉在新时代青年心中永续流淌,让革命精神在民族复兴征程中永远闪耀。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津蕴匠师"暑期实践:法治护航承非遗,科技赋能杨柳青
津蕴匠师实践团穿行在杨柳青的街巷间,触摸着非遗的温润肌理与法治的理性脉络如何水乳交融,编织出一幅古今辉映的人文图景。
08-12
福建江夏学院师生赴龙岩开展红色研学实践活动
近日,福建江夏学院“希望之星”实践队师生赶赴龙岩长汀、连城、上杭三地,开展“红色基因永流传,青春筑梦闽西行”红色研学实践活动。
08-12
智引童心,守护数字童年:育梦成光,启明未来实践团走进恒台县实验学校
08-12
青春E行 守护童心
08-12
重温峥嵘岁月,汲取红色力量
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深耕八皖沃土,云聚红迹铸新篇”点亮八皖实践团志愿者前往皖西烈士陵园红色教育基地开展
08-12
社会实践热点
青系油缘 筑梦乡振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子赤峰调研行增认知促振兴
第十六届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眉山A队筑梦气象防灾,科普之光点亮多校多区
泥土里的青春答卷:凤梨田上的强国足迹
靖边英魂,访谈寄情长
长安大学研究生科学技术协会赴重庆“追寻红色记忆 不忘初心使命”暑期社会实践队——参观调研周公馆、桂园
好暖心!牟山绿韵知行团爱访牟山五保户——牟山绿韵知行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铁道千里行:暑期实践“笃行实践队”襄阳电务段学习纪实
聚焦红色基因,传承革命薪火--牟山绿韵知行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当北纬34°遇见热带火龙果!
长安大学研究生科学技术协会赴重庆“追寻红色记忆 不忘初心使命”暑期社会实践队出征
大学生网报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