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山东大学“绿野循踪”暑期调研团:追踪有机蔬菜的绿色足迹

    2025-08-12    阅读:
    来源:山东大学“绿野循踪”暑期调研团

山东大学“绿野循踪”暑期调研团:追踪有机蔬菜的绿色足迹

  晨雾如一层薄纱,轻轻漫过沂蒙大地的轮廓。8月12日,为追溯有机蔬菜生产源头,山东大学“绿野循踪”社会实践调研团的成员踏着朝露,走进山东省临沂市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一场探寻绿色农业发展脉络的调研之旅,便在这充满生机的晨景中悄然开启。

晨露润蔬凝翠色,有机培育藏匠心。在范大叔的带领下,调研成员来到有机辣椒种植棚,厚重的保温帘一掀开,棚内湿润的气息便裹挟着绿意扑面而来——近百平方米的空间里,辣椒苗如铺展的绿毯,叶片卷着自然的波浪,顶端露珠轻颤,仿佛能听见生机勃发的细碎声响。范大叔边看边介绍:“不沾化肥不打药,土是熟腐的有机肥,水是山涧引来的活水,每颗菜都带着俺们侍弄的痕迹。”调研成员俯身细察,泥土的气息混着菜香漫上来,仿佛已触到这有机蔬菜从扎根到成熟的每一步足迹。

调研成员正对着辣椒根系拍照,范大叔已直起身拍了拍裤脚的土,往田埂边的竹筐旁坐下。他随手捡起根枯秸秆,在泥地上划着圈,望着连片的绿苗说:“这辣椒苗看着精神,俺可是磕了十年才摸透脾气。”

他用秸秆尖拨开菜根边的土,露出细密的须根:“头三年瞎琢磨,菜长得蔫,后来才明白,有机种植得按规矩来。”调研成员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目光扫过田间——地块边缘插着的木牌标着轮作周期,棚角堆着发酵好的豆饼肥,田埂边的公示板写着农技员每月指导的日期。她在心里默默归纳:是轮作换茬让土地始终“有劲儿”,是有机肥还田让肥力自然流转,是专业指导让每个环节都踩得扎实。这三重法子环环相扣,才让这座辣椒棚有了如今的旺势。

范大叔把枯秸秆插进田垄做标记:“十年摸索,就悟透一个理:有机菜不是蛮种出来的,是靠这些实打实的法子‘养’出来的。最早没人信这法子,俺就想试试。这些年呐,来问菜咋种、咋卖的人越来越多,超市也爱收咱的菜,钱包跟着鼓起来,俺这‘探路’的,算没白折腾!”随着社会对于绿色有机的意识不断提高,小农户跟着市场需求转型的红火劲儿也越来越旺,这股子生机,正慢慢在田埂间蔓延 。

  调研成员发现,临沂菜田里像范大叔这样的种植户还有许多。他们侍弄的有机菜,正沿着 “溯源链” 踏出清晰足迹—— 商超货架上带二维码的菜包,扫码就能看见:从育苗破土,到采摘、分拣、运输,直至摆上餐桌的全程。这些沾着泥土的菜,凭健康价值和独特风味,在市场挣得好价,给老乡们添了奔头,也让乡村活泛起来。当问到目前有机种植存在的问题,调研员发现,不少农户仍被 “拦路虎” 绊住:稳定收购渠道像 “雾里桥”,难找又难踩实 。

  绿色转型的道路步履不停。政策春风一吹,汗水跟着浇灌,这批能溯源的 “绿色种子”,顺着翻新的田埂疯长。扫码溯源的链路,把种植、加工、销售串成紧实的线,每一步都往 “红火” 里走。这一路 “绿色足迹” 里,藏着有机种植的未来,藏着小农户日子滚烫的盼头,更藏着乡村振兴的秘密。

图/郑乔文 文/刘语特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重温峥嵘岁月,汲取红色力量
  • 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深耕八皖沃土,云聚红迹铸新篇”点亮八皖实践团志愿者前往皖西烈士陵园红色教育基地开展
  • 08-12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