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响应团中央关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号召,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资源工程学院组建赴湖北省仙桃市爱国主义社会实践团,于2025年7月16日至2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资源工程学院组织12名师生赴湖北省仙桃市开展为期7天的"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主题实践活动。
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 7月17日,实践团队先后走访仙桃革命烈士陵园和胡家台抗战遗址。烈士陵园始建于1956年,安葬着327名沔阳籍烈士。
在胡家台抗战遗址,团队考察了保存完好的战场原貌和《豫鄂边区新四军布防图》等历史资料。通过讲解员讲述,大家了解到这场持续两天一夜的歼灭战,最终以新四军击毙日军200余人、击沉敌艇3艘的战绩载入史册。站在复原的战壕遗址前,安全工程专业学生任俊好感慨道:"触摸这些弹痕累累的掩体,比教科书更能让人理解什么是‘一寸山河一寸血’。"
图为仙桃市革命英雄纪念碑。张越 供图
深挖红色资源,活化历史记忆 7月18日至19日,团队在沔阳革命纪念馆开展调研工作。该馆通过"星火燎原""抗日烽火""黎明曙光"三大展区,完整呈现了仙桃从1921年建立鄂中地区首个党组织,到1949年全境解放的革命历程。队员们重点调研了"洪湖赤卫队"的珍贵史料,在《沔阳县苏维埃政府土地证》等200余件文物前驻足研讨。
为深化学习成效,团队创新采用"微党课+情景再现"模式。在沔城暴动展区,队员们化身历史见证者,通过角色扮演还原1927年共产党员卢先瑚组织农会发动起义的场景。这种参与式学习得到纪念馆研究室主任李红的肯定:"大学生们用年轻人的视角解读历史,让红色故事焕发新活力。"
图为胡家台抗日英雄纪念碑。张越 供图
寻访红色地标,厚植家国情怀 7月20日,团队前往张沟镇先锋村考察"红军树"革命遗址。这棵古银杏树上保留着"扩大红军"的标语刻痕,树下存有当年赤卫队员使用的石臼。通过村民张爷爷向队员们讲述:"徐向前元帅的部队曾在这里休整,临走时在树洞里留下半袋粮食接济群众。"队员们现场记录口述史料,用三维扫描技术对革命文物进行数字化保存。
在后续的走访中,团队发现部分红色遗址存在保护不足的问题。如胡家台抗战遗址部分战壕因雨水冲刷出现坍塌,沔城暴动旧址周边缺乏系统展陈。针对这些问题,建筑学专业队员结合专业知识,提出了"遗址加固+AR导览"的保护方案,获得当地文旅部门的高度认可。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纪念馆。张越 供图
践行初心使命,凝聚奋进力量 7月21日的总结座谈会上,队员们结合所见所感展开讨论。队长刘笑江展示了一组对比数据:仙桃在革命年代有记载的烈士达1800余人,而目前全市红色教育基地年均接待游客仅3万人次。"这说明红色文化传播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团队据此撰写了《关于仙桃红色旅游资源整合提升的建议》,提出开发"重走沔阳革命路"研学线路、建立线上VR纪念馆等具体方案。
此次实践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寻根之旅,更是一次思想的淬炼过程。在返程前的分享会上,队员们将实践成果转化为调研报告、影像资料,并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云宣讲,让红色故事突破地域限制广泛传播。
此次调研共形成报告3份,建立数字化档案17件。团队与当地共建大学生实践基地1处,相关调研成果将通过学校官网等平台进行展示。(通讯员 刘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