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南京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青衿助翼”资助宣传实践团多维度宣传资助政策,护航学子逐梦新征程

    2025-08-12    阅读:
    来源:“青衿助翼”资助宣传实践团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更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的核心要义。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切实打通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近期,计算机工程学院“青衿助翼”资助宣传实践团赴江苏连云港、盐城、泰州、徐州、无锡、南京,湖北随州,内蒙古巴彦卓尔,吉林等地开展资助政策宣传实践活动。
  入户访民情,政策传万家。在前期调研中,实践团发现部分家庭对高等教育阶段的资助政策存在知识盲区,尤其是经济困难家庭常因信息闭塞错失政策红利。为此,团队成员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周围家庭进行走访宣传。从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东坎街道,到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石哈河镇,再到湖北省随州市随县万和镇,每到一户,实践团成员都耐心地解读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流程、助学金的评定标准、学费减免的具体条件等核心内容。对于深居简出的老人、不善使用智能设备的家长而言,面对面的讲解不仅消除了“政策太高深、申请太复杂”的顾虑,更让他们清晰知晓:国家为保障子女平等接受高等教育铺设了哪些“快车道”。

  母校反哺深,薪火照前路。7月底,团队成员丁古泽、黄子洋分别重返母校滨海县东元高级中学、江苏省运河中学,为学弟学妹们带去了别开生面的资助政策宣讲活动,用青春力量架起政策传递与梦想接力的桥梁。宣讲现场,两位成员以“政策解读+成长故事”为双主线,让严肃的政策条文变得鲜活可感。他们系统梳理了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定标准、助学贷款的申请流程、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的具体内容等核心要点,针对“成绩中等能否申请助学金”“贷款还款期限如何设定”等学弟学妹们关心的细节问题,结合自身经历逐一解答。通过母校反哺的方式,让资助政策以更贴近、更可信的姿态走进学生心中,更让奋斗的火种在代代学子间薪火相传,为更多追梦人照亮前行之路。

  驻点解疑难,服务零距离。8月初,团队成员张尧玮、马北方、孙阳、曲皓分别前往赣榆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江宁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以“学习者”与“服务者”的双重身份,为学生及家长提供直面需求的资助服务,让政策落实更接地气、更有温度。在当地工作人员的悉心指导下,团队成员将书本上的政策条文转化为服务窗口的实践能力,很快便能独立开展“一站式”服务。在咨询台前,他们耐心解答“助学贷款续贷需要哪些材料”“特殊困难补助如何申请”等个性化问题,用清晰的流程图拆解复杂环节,帮家长们理清申请脉络;针对首次接触资助政策的学生,成员们主动演示线上申报步骤,手把手指导填写表单,将“简化流程”的承诺落到实处。

  声画破圈层,云端扩新声。团队成员王家悦、孙睿敏锐捕捉到新媒体传播的裂变效应,跳出“文字宣讲”的固有模式,将政策内核与音乐、视觉艺术深度融合,让资助政策以更鲜活的姿态走进大众视野。为了让严肃的政策条文变得可听、可看、可传播,团队成员投入创意设计:政策主题歌曲以青春旋律为底,将“助学贷款解急难”“奖助体系护成长”等核心内容写入歌词,搭配轻快节奏与朗朗上口的副歌,让听众在哼唱间记住政策要点;视觉海报则以红白为主色调,展现国家大学生资助政策,顶部飘扬的红绸与展翅飞鸟象征希望,主体"困无阻学有助"八个大字醒目有力。下方分列多元资助形式,底部欢呼人群剪影与绽放烟花呼应"求学有助,未来可期"的励志标语,传递温暖与奋进力量。

  此次“青衿助翼”资助宣传实践团开展的多维度、立体化资助政策宣传活动,以线上线下协同发力的态势,织密了政策传递的“立体网络”:从入户走访的“精准滴灌”到母校宣讲的“榜样引领”,从驻点服务的“便捷贴心”到新媒体传播的“破圈扩散”,每一项举措都直指“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痛点。展望未来,“青衿助翼”资助宣传实践团将继续深耕政策宣传的创新路径,让资助政策的温暖传递生生不息,让每一份奋斗的力量都能在教育公平的沃土上茁壮成长,书写出更多“知识改变命运”的精彩篇章。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