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推普筑梦青春行,语润两当谱新篇

    2025-08-12    阅读:
    来源: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推普筑梦青春行,语润两当谱新篇
  语言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民心凝聚的纽带,更是乡村振兴的桥梁。为深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普通话推广,助力红色文化薪火相传,赋能乡村教育与产业发展,2025年7月22日至28日,浙江工商大学“推普筑梦,语润两当”暑期实践队奔赴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开展为期七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支队伍以推广普通话为核心抓手,深度融合红色历史探寻、乡村趣味教学与农产品推广行动,在这片镌刻着革命记忆、孕育着山野生机的土地上,用规范语言打通文化传播壁垒,用鲜活实践激活乡村发展动能,让青春力量在“语润两当”的使命中绽放光彩。

方言珍藏承红史,推普架桥传文脉
  实践队首站叩响两当县档案馆的门扉,方言手稿与俚语板中藏着红史密码。这里的“小小讲解员”培训让20名孩童既传红色故事,又练语言表达。队员们领悟到:推普不是替代方言,而是为红史开拓传播之途。
  转赴两当兵变纪念馆,讲解员用标准普通话讲述1932年习仲勋等先辈起义的峥嵘历史,300余名士兵凭朴实话语凝聚民心、打败反动势力的故事震撼人心。

讲解员为实践队讲述起义经过
  循着革命足迹,老南街的青砖、张家大院的沧桑,还有太阳村红军街的红土,让红色记忆从史料走向具象。实践队收录方言素材、定制红色宣讲方案,让“用话语聚民心”的革命精神在新时代以普通话为桥,跨越山海被更多人铭记。

实践队跟随讲解员参观老南街


童心筑梦启新程,青春接力向未来
  7月22日下午,实践队走进两当县金洞小学暑期托管班,为200余名1-6年级学生打造“语言启蒙趣味课堂”。“方言萝卜蹲”破冰游戏让孩子们在欢笑中感知普通话与方言的差异;“声韵母探险”环节借助动画图示与肢体语言,将抽象发音技巧具象化;红色经典《少年中国说》选段朗读,传递出孩子们稚嫩却坚定的爱国情怀;“推普小画家”活动中,学生们以画笔描绘“说好普通话,迈进新时代”等标语,将语言规范意识融入艺术创作。

实践队在金洞小学暑托班的教学场景
  7月24日上午,实践队转战兴化乡党群服务中心,为30余名乡镇托管班学生开设“普通话魔法课堂”。课程以“乡村生活情景剧”贯穿,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学习“种地”“播种”等多音字词的实际应用;“童声诵家乡”环节中,队员带领学生用普通话朗读描写陇南风土的诗歌,激发对母语与乡土的热爱。

实践队在兴化乡暑托班的教学场景
  从桥边音乐会与近百位村民的轻松互动,到兴化乡入户调研覆盖全村86%常住人口——团队分三组走访30户家庭,发放问卷105份,回收有效问卷97份,数据显示青少年群体普通话普及率达92%,中老年群体仅37%,方言依赖性较强——实践队用一次次贴近乡土的实践,为精准推普锚定了清晰方向。从金洞小学的童心趣学课堂到助农直播的智教带货现场,普通话如春雨般悄然浸润乡村教育的土壤,更在产销对接中架起了沟通桥梁。

队员到村民家中进行入户访谈


青春助农播新声,语润两当鲜味扬
  7月23日,实践队走进西坡乡全域有机示范基地,开启“暑期研学,青春助农”原产地公益直播活动。队员们化身“助农主播”,用标准普通话向网友展示两当县优质农特产品:在蜂房旁讲解中蜂生态养殖模式,在花椒树下分享“麻香鲜爽”的品尝体验,在五黑鸡养殖基地以采访问答形式诉说感受。从蜂蜜、花椒到五黑鸡、绿壳鸡蛋,队员们结合实地探访经历,系统介绍当地“一主四辅一特”产业发展模式(以生态放养鸡为主导,核桃花椒、中蜂中药材齐头并进,推动林麝养殖),让网友直观了解农产品的种养殖规模、生长周期与独特品质,助力“全域有机”品牌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队员直播展示农户的肉臊子
  左家乡菌企车间内,废菌棒变有机肥、作饲料的循环模式,让队员看见“全域有机”的硬核实力。实践队打造农产宣传标语、整理种养殖故事,以普通话为媒,让蜂蜜的甜、花椒的麻、菌菇的鲜走出大山。语言赋能产业,让生态优势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

实践队在食用菌培育车间采访工作人员


青春践行担使命,推普筑梦启新程
  七天实践中,从红色场馆的历史回溯到小学课堂的童声朗朗,从田间地头的直播带货到农户家中的乡音访谈,实践队累计服务城乡儿童300余人,辐射村民100余人次,直播带货销售农特产品金额近万元,发放调查问卷300余份,形成调研报告1份、访谈实录2万余字,更探索出“推普+红色传承+产业振兴”的融合路径。
  实践证明,推广普通话是打通城乡壁垒的“金钥匙”。它让两当的红色故事突破地域限制,从档案馆的方言手稿走向更广阔的传播舞台;让“全域有机”农产品通过直播镜头被全国网友认知,拓宽了乡村增收渠道;更让山区孩子通过标准语言拥抱更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成长赋能。
  值得关注的是,推普与方言保护呈现协同共生的生动格局。正如两当号子需方言传递精髓,红色故事需乡音扎根乡土,方言是本土文化的根脉,而普通话则是连接外界的桥梁,二者共同构成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双轮驱动”。
  目前,两当县团委已与实践队达成建立“推普角”的长期合作意向,计划通过长期课程持续助力乡村语言教育。实践队将带着两当的实践成果,继续探索语言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让普通话成为连接山野与市场、传统与现代的坚实纽带,让青春力量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持续发光发热。

实践队在两当兵变纪念馆前的合影

实践队在金洞小学的合影

实践队在兴化乡暑托班的合影

实践队在有机花椒基地的合影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