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杨娟】为深入挖掘桐城六尺巷的历史文化价值,探寻传统美德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路径,7月20日,淮北师范大学“跟着总书记足迹看安徽”三下乡实践团前往桐城六尺巷开展调研活动,团队成员杨娟、刘炀、张洁雅、赵齐慧、张佩参与其中。

三下乡实践团成员合照 (刘炀供图)
实践团首先实地考察了六尺巷的建筑风貌。这条全长约180米、宽2米的巷道,以鹅卵石铺地,两侧明清风格的建筑静静矗立,诉说着清康熙年间张英“让墙”的典故。团队成员仔细观察了周边的基础设施,了解到这里虽免费对外开放,每日接待游客约1500人次,旺季可达3000人次以上,但存在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六尺巷入口(杨娟供图)
在与景区管理人员的深度访谈中,实践团得知六尺巷由当地文旅部门下属机构负责管理,经费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同时也有部分社会捐赠和旅游收入。“六尺巷调解工作法”在基层矛盾化解中成效显著,调撤率达80%以上,相关文化故事还被纳入当地中小学教育内容,这些特色成果让团队成员对六尺巷的社会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走访六尺巷居民(张洁雅 供图)
为全面了解六尺巷的文化传播现状,实践团向周边居民和游客发放了问卷调查,并与当地文化学者进行交流。调查发现,六尺巷的“礼让”文化虽广为人知,但存在专业人才匮乏、文化传播形式单一、对年轻群体吸引力不足等问题。

发放调查问卷(张洁雅 供图)
实践团成员表示:“六尺巷所蕴含的‘礼让包容’精神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为其更好地传承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调研活动,不仅让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了六尺巷的历史文化和运营现状,也为他们思考如何将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结合提供了思路。接下来,团队将整理调研资料,形成详细报告,为六尺巷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助力“礼让”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通讯员:杨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