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强则国强,校园净则社风清。为筑牢未成年人保护法治防线,8月9日,宁波大学法学院“法治和谐号”第三小分队走进骆驼街道莲晴社区,面向辖区青少年开展“向校园霸凌说不”主题普法宣讲。通过案例剖析、心理解码、法律赋能,为十余名孩子点亮自我保护的法律星火。

携法入莲晴,护蕾正当时
晨光熹微中,10名队员带着精心设计的问卷和互动教具奔赴社区。队长手持《民法典》坚定表示:“霸凌不是‘成长的代价’,我们要用法律撕开沉默的伪装!”活动现场,棕色桌椅排列齐整,孩子们期待的眼神让队员深感责任在肩。

破认知迷雾,筑法律盾牌
【识霸凌之形】通过情景短剧,主讲人潘同学揭示霸凌四大形态:从肢体推搡、言语辱骂到关系孤立、网络攻击,直指“取侮辱绰号也是暴力!”六年级学生小杰顿悟:“原来嘲笑同学就是霸凌!”
【亮法典之盾】结合《民法典》第990条(人格权保护)与《未成年人保护法》,队长阐明法律四重守护:霸凌者需赔偿医疗精神损失、失职学校承担侵权责任、网络施暴必追责、严重暴力可移送公安。“法律是最高等级的防霸凌武器!”
【破黑羊之阱】引入心理学黑羊效应——当群体焦虑时,常将矛头转向弱势者(黑羊)转移矛盾。情景剧《转学生小安》生动演绎霸凌三角色:无辜受害者(黑羊)、主动施暴者(屠夫)、沉默纵容者(帮凶),孩子们在“勇气墙”贴满宣言:“不做屠夫的刀!”
【铸维权之链】总结四步应对法:立即避险呼救→保存伤痕/聊天证据→告知家长老师→追究法律责任。“你的一声‘我拒绝’,就是刺破黑暗的光!”


问卷映童心,法雨润无声
宣讲后,队员发放问卷并开展“树洞谈心”。当问到小朋友眼中的法律是什么样的,小朋友们表示“它是坚硬的防护盾,是会永远会保护我们的英雄”“帮助别人,帮助自己”。李同学感慨道:“学法的意义具象化了”。三观正,风气清,讲文明,树新风。少年的未来就是中国的未来,而法治观念已深植于万千青少年内心中。

青苗沐法长,星火燎晴空
社区党委书记紧握队员的手:“这堂法治课用一道选择题揭开了霸凌的本质!尤其黑羊效应的四结局模型,连家长都深受启发。”
活动现场,孩子们专注的神情成为最美风景:有人紧盯屏幕记录法律条款,有人攥紧拳头默念维权步骤,后排的小女孩反复擦拭眼镜片,唯恐错过一个字。当主讲人问“谁愿做打破循环的勇者”时,森林般举起的手臂照亮了整个会场。
“法治教育是点亮心灯的过程。”队长望着满场发亮的眼睛感慨,“当法律知识化作孩子们眼中的光,清朗校园的星火已然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