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法典星盾护青苗 法治清风涤校园 ——“法治和谐号”之“典亮生活,法护万家”小分队走进庄市街道中兴社区开展反校园霸凌专题宣讲

    2025-08-13    阅读:
    来源:戚骏鹏 胡晨晨 宁波大学法学院“法治和谐号”第三小分队
      校园安全事关民族未来,反霸凌普法是践行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关键环节。通过普及《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强化未成年人法治信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治理,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夯实法治基础。
  “当法律条文化作守护童年的盾牌,沉默的羔羊也能成为勇敢的雄狮。”8月11日,庄市街道中兴社区活动中心内,宁波大学法学院“法治和谐号”之“典亮生活,法护万家”小分队9名成员面向社区儿童,开展了一场直击校园霸凌本质的《民法典》普法课。通过撕破认知迷雾、亮明法律盾牌、剖析“黑羊困局”,为孩子们筑起抵御霸凌的法治长城。
  
  撕破霸凌假面:认清伤害的真相
  “被天天叫难听外号算霸凌吗?”“全班故意不和我说话呢?”以孩子们的真实困惑切入,用三把“标尺”划定霸凌边界:
  五大常见形式包括肢体暴力、言语侮辱、社交排挤、网络攻击、家庭侵权
  破除三大认知误区,并认识到你的感受是黄金标准!若重复行为引发恐惧、自卑、逃学念头,即为霸凌。忍让等于纵容!求助是勇者勋章!沉默助长暴行!及时发声才能终止伤害!
  
  亮出法律盾牌:民法典的四大武器
  以法律刚性压实主体责任,织密未成年人保护制度笼子。
  普法行动明确:
  家庭:履行监护职责,落实行为矫治(《家庭教育促进法》第16条)
  学校: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置、事后帮扶全流程机制
  司法:畅通民事索赔、治安处罚、刑事追责衔接路径
  形成依法治校、依法带娃的法治新生态。
  主讲人逐条解析法律铠甲:人格尊严圣盾(第990条),侮辱性外号、恶意嘲笑、网络造谣,施暴者需公开道歉、赔偿精神损失。身体完整铠甲(第1003条):推搡、踢打、身体伤害,赔偿医疗费,严重者追究刑责。财产权护锁(第240条):抢夺文具、损坏物品,必须归还财物或等价赔偿。责任追踪之锤(第1188条):所有霸凌行为监护人承担赔偿,学校失职连带责任。
  特别警示:
  8周岁以下儿童受害:法律直接推定学校有责!除非学校证明“全程有效监管”。
  8周岁以上儿童受害:家长需举证学校“未及时发现/处理不当”,学校才担责。
  通过讲解,孩子们深刻理解到,《民法典》并非遥不可及的法条,而是触手可及的“保护伞”。它明确告诉孩子们:你们的尊严、安全和财产都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面对霸凌,你们拥有法律赋予的底气和寻求公正解决的明确路径。了解并善用这些权利,就是孩子们对抗霸凌最坚实的盾牌。
  
  游戏启示:你的选择决定结局
  
  活动现场变身为“校园情景坊”,孩子们化身为故事里的角色,在沉浸式体验中做出心中的选择
  第一个岔路口:“小伙伴们!当看到同学正在被人欺负时,你会悄悄躲开假装没看见,还是站出来制止这种行为呢?”
  第二个岔路口:“要是成功阻止了欺负人的行为,面对曾经欺负人的同学和被欺负的同学,你会选择让大家重新好好相处,还是只疏远欺负人的同学,却对被欺负的同学也不理不睬呢?”
  
  四种不同的故事走向慢慢展开
  ①选悄悄躲开+不理不睬:被欺负的同学会在孤独无助中越来越胆小,那些本可以帮上忙的善意,最后都没能传递到他身边
  ②选悄悄躲开+疏远欺负者:欺负人的行为虽然停下来了,但被欺负的同学因为一直憋着委屈,变得很容易发脾气,甚至会对身边的人产生敌意
  ③选站出来制止+好好相处:欺负人的行为被当场拦住,大家慢慢学着理解彼此,班级里又变回了热热闹闹、开开心心的样子
  ④选站出来制止+孤立被欺负者:虽然一开始的欺负行为停了,但被欺负的同学又陷入了新的孤单,大家心里还是觉得不自在“原来就算没参与欺负人,光看着不说话也是在让伤害继续!”
  孩子们看完故事后认真地说:“下次再遇到这种事,我一定要站出来制止,还要让大家都能好好在一起!
  
  三方行动纲领:打破霸凌链条
  1.拒当欺凌者
  尊重差异:外貌、性格、家境皆是独特风景,禁用侮辱性标签。
  敬畏法律:霸凌触发《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三法追责。
  2.守护被欺凌者
  智慧自保:护头腹要害→寻机逃离→高声呼救
  铁证留存:威胁短信/聊天记录、伤痕照片、破损物品、目击者姓名及联系方式
  极速求助:立即告知“信任清单”(父母/老师/社区警察)
  3.勇为旁观者
  切断暴力循环:不围观、不起哄、不传播
  打破沉默高墙:第一时间向老师/保安报告
  安全支援:陪伴受害者、邀请参与活动(避免直接冲突!)
  依托“群体效应”等心理学模型深化公众认知,推动旁观者向干预者转化,塑造“零容忍”社会氛围。此举既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向校园延伸的创新实践,更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注入法治动能。
  
  问卷解码童心:88%孩子信任“法律超人”
  在宣讲主体内容结束后,小分队成员们精心准备了一份简短的小问卷,分发给了在场的每一位小朋友。这份小小的问卷,不仅是一次信息的收集,更是一座与孩子们心灵沟通的桥梁。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质朴真诚的建议,将为“法治和谐号”未来的航向提供最珍贵的指引。
  孩子们俯身填写《勇气能量问卷》,笔尖流淌真实心声:
  很多孩子为“警察形象”添加法典披风,标注:“他是会飞的法律超人!”“法律能打败霸凌怪兽吗?”“你会向谁求助?”
  
  
  尾声:握紧法律之盾,做自己的英雄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纵深推进反霸凌普法宣传教育,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举措,关乎青少年健康成长与社会长治久安。须以法律为纲,以责任为链,持续完善未成年人法治保障体系,让公平正义的法治阳光照亮每一处校园角落,为培育堪当大任的栋梁之材保驾护航!
  活动在铿锵誓言中落幕,每个孩子获赠“法典勇气徽章”。阳光下,徽章折射出耀眼光芒,恰如主持人最后的寄语:“法律不是书架上的厚书——它是蹲下来保护你的超人。当你握紧人格尊严之盾、身体完整之甲、财产权之锁,便拥有了刺破黑暗的最强武器!”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