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清风伴光明,反诈护银龄 ——“法治和谐号”之“典亮生活,法护万家”小分队开进光明村

    2025-08-13    阅读:
    来源:戚骏鹏 胡晨晨 宁波大学法学院“法治和谐号”第三小分队
       盛夏热浪袭人,反诈浪潮正盛。8月10日上午,宁波大学法学院“法治和谐号”之“典亮生活,法护万家”小分队的青春身影出现在庄市街道光明村党群服务中心。八时三十分,社区会议室内座无虚席,一场专为老年人量身定制的“智慧助老,法治护银龄”反诈主题宣讲火热开启。队员们用通俗的语言、鲜活的案例,为爷爷奶奶们撕开诈骗的画皮,筑牢财产安全防线。
  
  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李同学结合PPT案例抛出问题:“生活中哪些‘天上掉馅饼’的事可能是陷阱?”老人们争相举手互动:“扫码领鸡蛋要填身份证号!”“电话通知中大奖先交手续费!”王爷爷的亲身经历引发共鸣——他曾遇“保健品推销员”索要银行卡号“发放补贴”,幸被子女及时阻止。针对这些高频骗局,李同学用PPT图示拆解套路:“凡是要验证码、点陌生链接、转‘安全账户’的,九成九是骗子!”并带领全场齐声朗读防骗口诀:“陌生链接不点击,可疑电话要警惕,转账汇款多核实!”
  紧接着,李同学发出关键一问:“万一遇到诈骗该怎么办?”老人们异口同声:“打110!”陈阿姨抢答:“还要保存骗子账号和聊天记录!”李同学顺势展示PPT上的“应急四步法”:立即挂断→告知子女→拨打96110→保留证据,并强调:“骗子最怕您两件事——找家人商量,找警察核实!”
  
  捂紧口袋里的“小秘密”
  “身份证号、家庭住址、银行卡密码——这些‘小秘密’一旦泄露,骗子就能编出为我们量身定制的骗局!”主讲人赵同学的开场白瞬间吸引了全场老人的目光。
  01拆穿“公检法”骗局
  为让抽象概念具象化,他邀请张奶奶上台,共同演绎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反诈攻防实战”。
  赵同学化身“宁波市公安局警官”,拨通“涉案嫌疑人”张奶奶的电话:“你名下银行卡涉嫌200万洗钱案!现在必须将所有存款转到‘安全账户’核查——不许告诉家人,否则立即逮捕!”严厉的恐吓声通过话筒传遍会场,台下爷爷奶奶们屏吸凝神,期待张奶奶的回答。
  “凭啥信你?我孙子说真警察不会电话办案!”张奶奶攥紧话筒高声反驳。“逮捕?有本事当面来!我要打110查你警号!”她果断挂断“电话”的举动,引发全场热烈掌声。赵同学顺势揭秘:“真警察绝不会电话索要转账!凡用‘保密’‘安全账户’吓唬您的,全是骗子!”
  
  02生活陷阱大揭秘
  结合PPT展示的“泄密陷阱图”,赵同学抛出问题:“叔叔阿姨,您遇到过扫码领鸡蛋、填问卷送礼品吗?”
  “上个月菜场就有人摆摊!”李大爷抢答,“说扫个码送纸巾,结果第二天开始总接到投资电话!”
  随后,赵同学立即用实物演示:他举起印有姓名电话的快递箱,当众撕毁信息栏:“这种小动作能防信息倒卖!凡要身份证、银行卡的‘免费活动’,咱一律拒绝!”
  现场老人纷纷点头,陈阿姨感慨:“以前觉得留个电话没啥,现在才知道骗子能拼出咱全家信息!”
  
  03记住三把“安全锁”
  “万一真遇到骗子威胁咋办?”面对王爷爷的担忧,赵同学竖起三根手指:“锁住嘴:不透露密码、验证码,挂电话后立刻联系子女或社区民警;锁住手:不点链接、不转账,存好证据;锁住心:保持冷静,真有事警察会上门,不会电话吓唬人!”

  04知识入心,礼物暖情
  赵同学还现场为每位老人发放装有毛巾、牙膏、反诈主题折扇和福袋的“防骗礼包”,踊跃参与互动的张奶奶、李大爷等人还额外获得生活中常用的纸巾,张奶奶笑呵呵道:“这小礼品比‘免费鸡蛋’实在多啦!”
  
  守好养老钱的“终极防线
  “骗子连环call轰炸怎么办?”“转账后发现被骗还有救吗?”——随着主讲人邓同学抛出一个个尖锐问题,现场气氛骤然紧张。没有情景剧的演绎,老人们攥着笔认真记录的神情却更显凝重。这场“反诈急诊室”问答,直击老人最担心出现的“万一”时刻。
  01:被骗后的“黄金半小时”该做什么?
  “立即做三件事!”邓同学竖起手指,PPT同步弹出急救流程图,“锁账户:拨打银行卡背面的客服电话挂失,就像着火先关煤气阀;留证据:保存通话记录、转账凭证,骗子短信不要删,那是警察的线索;速报警:拨打110或反诈专线96110,报警越早,追回希望越大!”
  台下年近七旬的王爷爷恍然大悟:“去年邻居被骗5万,光顾着哭没留证据,钱全打了水漂……原来这几步就能救命!”
  02:骗子最怕被骗人联系谁?
  李奶奶举手抢答:“打110准没错!”
  “96110也得存!”邓同学打开手机演示国家反诈中心APP的“一键报警”功能强调道,“接到96110来电必须接!那是反诈警察在给您发‘防骗疫苗’!”他还提醒老人建立“紧急联系人联盟”——将子女电话、社区民警号码、银行客服存入手机快捷键,“遇到恐吓电话,挂断后立刻打给孩子核实,骗子们的把戏将无处遁形!”
  03:如何让骗子无从下手?
  “提前筑墙比事后灭火更重要!”邓同学结合问卷数据解读,“87%的诈骗始于信息泄露。”她现场给爷爷奶奶们传授预防诈骗三件套:
  技术盾:队员手把手教老人开启微信“守护模式”(禁止陌生人转账)
  亲情盾:叮嘱子女设置银行转账延迟到账(24小时缓冲期)
  社区盾:发放印有蛟川街道民警电话的冰箱贴
  陈阿姨笑着举起贴纸:“这个比中奖彩票实在,贴冰箱上天天见!”

  给反诈意识“盖个戳”
  当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队员们拿出普法反馈问卷。会场不久便传出窸窸窣窣的书写声。
  张爷爷在问卷建议中殷殷期盼道:“望你们常来”;李奶奶在问卷中毫不犹豫地勾选“有一些提高,比以前明白些了”选项;王阿姨在普法反馈一题中勾选非常满意......一股自豪之情不由得在队员们心头涌起。李同学表示:“这就是我们学法的意义所在啊!”
  
  法治清风抚银龄,反诈星火映初心。
  这场在光明村的反诈主题宣讲,不仅为老人筑起识诈、防诈、反诈的层层堡垒,更将宁大法学人的担当化作涓涓暖流——当张奶奶斩钉截铁挂断“通缉电话”,当王爷爷笑着举起民警联系卡,当一把把印着口诀的反诈小扇摇起夏风,法治的种子已在爷爷奶奶们的心田之中扎根生长。
  
  “法治和谐号”之“典亮生活,法护万家”小分队光明村之行暂告一段落,但队员们的守护从未停歇:青春之“法”力,终将汇成社会大和谐;银龄之笑颜,定能照亮数字新时代!期待这列载满责任与温度的列车,驶向更多社区,让公平正义之声在甬城回响!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