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当AI遇上抗战精神 ——北方工业大学“智行千里—AI筑梦”社会实践团探索“科技报国”思政育人新模式

    2025-08-13    阅读:
    来源:北方工业大学“智行千里—AI筑梦”社会实践团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为铭记艰苦卓绝的14年浴血抗战史,缅怀先烈,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北方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于7月中下旬组织开展了“智行千里—AI筑梦”专项暑期社会实践。在院长王彦平教授的带领下,师生团队奔赴长三角地区,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与红色印记,深入上海、苏州、杭州、北京等地的科技创新前沿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们踏访高新企业、产业园区,追寻革命圣地,将探索人工智能前沿的实践与体悟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深度融合,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在实践中探寻“科技报国”思政育人的崭新路径——当人工智能的算法之光映照抗战精神的红色基因,一条属于青年的报国之路正在脚下延伸。

石库门寻初心印记 历史现场燃创新担当

七月盛夏,上海兴业路76号青墙红砖的石库门建筑静静矗立。实践团踏进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在历史的回响中开启了一场寻根溯源的叩问。展柜内泛黄的《新青年》创刊号、复原会场里见证风云的木桌椅,将青年学子拉回1921年的觉醒年代。团队成员赵柏翔驻足于毛泽东同志青年手迹前,目光灼灼:“百年前的先驱以思想为火种点燃革命之路,今日我们当以代码为盾、算法为矛,守护科技命脉——从‘救国图存’到‘科技强国’,这份‘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始终是穿透时空的精神火炬!”

在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展区,《共产党宣言》的多语种译本如星河铺展。当实践团成员围聚在革命先辈探索救国道路的文献前,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团委书记杨和家老师以一堂微党课点燃科技报国的星火。“从延安窑洞‘自然科学研究院’冲破封锁研制军需,到‘两弹一星’工程白手起家;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春雷,到新时代科技强国的蓝图。”他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历史现场回荡,“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正是一部自主创新的史诗!而今日量子计算对安全的威胁,与当年技术封锁何其相似!钱学森们能在绝境中突围,我辈青年更当以北京市‘挑战杯’特等奖这样的硬核成果,答好‘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的时代考卷!”

  团队负责人崔又文在笔记本中写道:“陈望道先生‘蘸墨吃粽’译《宣言》的专注,恰如我们实验室通宵调试抗量子算法的日夜,心怀国之大者,方能忘我而行。”当团队离开时,门楣上“初心始发地”的金字在夕照中熠熠生辉。这份从历史烽烟中淬炼的信念,已为青年们标注出清晰的坐标:科技自立自强,是新时代对“革命救国”精神最铿锵的续写,更是人工智能时代最坚实的盾牌。

车间里破技术壁垒

  这份由历史激发的使命感,迅速转化为实践中的行动力量。在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团队成员佩戴起习近平总书记曾体验的同款智能眼镜,在领袖驻足关怀青年创新的地方,他们立下“立报国之志,强科技之能”的青春誓言。这誓言指引着他们的实践方向:在飞生(上海)电子科技TPV智慧商显体验中心,120英寸国产8K巨幕与动态调光技术颠覆视觉认知,数字孪生系统演绎着从“被屏幕卡脖子”到“为世界造光”的自主逆袭;在苏州工业园区,“水田洼地变双湖金融城”的蝶变沙盘与“2+4+1”现代产业图谱,诠释着“走别人没走过的路”的战略智慧;沉浸于上海米哈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宅拯救世界”的宇宙,92%自主率的渲染引擎托举《原神》文化出海,让学子彻悟“没有技术主权,何来文化自信”的时代真谛;在杭州电目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毫米波雷达生产线上,当亲手触发人工智能核心芯片烧录成功的绿色信号灯亮起,他们真切感受到“感知毫厘”的精密技术背后,是“惠及万里”的家国担当;在苏州博海创业微系统有限公司,他们带着北京市‘挑战杯’特等奖的硬核成果与企业专家深入交流,将学术成果置于产业需求的熔炉中锤炼,更加明确了“解决真问题、服务真需求”的技术价值观。

  每一次技术接触,都让团队成员对习近平总书记“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嘱托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正是抗战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内核在科技时代的生动回响。

英烈墓铭落后之痛 受降厅醒自强之志

  带着车间里技术攻坚的滚烫余温,实践团踏入肃穆的纪念场所。团队在苏州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铭记伟大胜利,汲取奋进力量”主题党日活动。成员们在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观看历史文物,感受先烈奋斗精神。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赵柏翔纪念馆留言册上郑重写下:“科技报国承遗志,智能筑梦慰英魂。新时代青年必将以创新之我,筑强盛之国!”这一笔一划不仅是对先烈的庄严承诺,更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随后全体成员在烈士纪念碑前整齐列队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激昂的旋律在陵园上空回荡。团队代表崔又文和李嘉言缓步上前,向革命先烈敬献花圈,全体人员肃立默哀并行三次鞠躬礼,深切缅怀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英勇献身的英雄们。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重温那段烽火岁月,成员们更加深刻地感悟到革命先辈们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深刻认识到抗战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接着,他们绕行烈士纪念碑一周,凝望着纪念碑上“为人民事业而牺牲是最光荣的”鎏金大字,深切感悟革命先烈崇高的精神境界。而后,全体成员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举起右拳,由团队代表赵柏翔领誓,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彰显了新时代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政治信念,充分展现了实践团成员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薪火的精神风貌。

  在杭州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团队开展“‘智’敬英烈八十载,赓续荣光启新程”主题党日活动。成员们凝视记录民族苦难与抗争的实物史料,尤其关注战时简陋的通信设备。这些设备所代表的技术受制于人的历史困境,与所行所见的高新技术形成了跨越80年时空的强烈呼应。成员们深切体悟“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警示,深刻认识科技自立自强对民族复兴的重要性。在纪念馆胜利广场的烈日下,学院团委书记杨和家老师指出:“这些简陋的设备告诉我们,没有核心技术,连胜利的尊严都要打折扣。你们验证的毫米波雷达和抗量子密码,就是新时代的钢枪铁甲。落后就要挨打的警钟,必须化作科技自强的战鼓!”团队成员陈芮感慨到:“绝不让历史的痛,在人工智能时代重演。”

青年传播AI火种 青春路续报国薪传
 

  实践的成果是丰硕的,更是对初心的有力印证。团队核心技术成果《抗量子安全导向的多域标识认证与用户可追踪机制研究》成功晋级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决赛。这项直面未来量子威胁、构建自主安全体系的研究,其灵感与验证深深植根于长三角产业一线的实践土壤,正是青年学子响应“把科技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号召的硬核行动。当团队核心成员携其获得北京市“挑战杯”特等奖的联邦学习框架成果,赴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调研并获认可,探讨解决城市治理中的“数据孤岛”问题时,抗战精神所蕴含的“攻坚克难、服务人民”的信念,已在数字治理的前沿阵地绽放出新的光芒。

  课堂里的科技星火。实践团还将长三角前沿技术调研与红色教育成果深度转化。面向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青少年,团队精心设计课程,通过趣味性的程序设计与通用技术启蒙,播种数字思维与算法逻辑的种子,并用亲历的产业案例阐释“掌握核心科技”的时代分量,在孩子们心中点燃科技梦想的火花。团队还主动走进石景山区杨庄南里等多个社区,化身“科普使者”,为小朋友们带来妙趣横生的AI科普课堂。成员们耐心讲解、互动演示,将复杂的技术概念化为触手可及的奇妙体验,在社区角落播撒科学的种子,在青春路途续写报国新篇章。

  云端上的科普桥梁。团队创造性地将杭州电目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创新车间的探访经历,打造为一场别开生面的《智能雷达制造实录》直播公开课。1.5小时的内容架起科技与大众的认知纽带,团队成员化身导播员,将雷达测试现场、抗量子密码原理等专业内容,通过车间实景镜头与动态演示直观呈现。近2000次点赞与数百条弹幕互动中,“国产芯片突破”、“量子安全守护”等热词刷屏,这正是“攻坚克难”精神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共鸣。

  从苏州烈士陵园的历史回响到上海模速空间的AI键盘声,从受降纪念馆的老式发报机到杭州电目科技的毫米波雷达生产线,北方工业大学“智行千里—AI筑梦”社会实践团的足迹,串联起一部科技报国的生动教材。他们在烽火记忆的震撼中汲取力量,在领袖嘱托的指引下勇毅前行,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抗战精神基因,融入人工智能研发的每一次算法优化与每一行代码编写。当青年学子在量子密码的复杂世界里,看到了守护数字山河的时代责任,一条融合历史启迪、精神传承与科技创新的“行走的大思政课”新路已然清晰。这条路,通向的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未来,承载的是青春许党报国的铮铮誓言。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