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青春叙事】医路初行见微光——薛雯雯

    2025-08-13    阅读:
    来源:薛雯雯
【青春叙事】医路初行见微光——薛雯雯
南通大学医学院临床247班学生薛雯雯,在2025年暑期以“皋才生”实践队员的身份走进如皋市人民医院呼吸科。一个月的临床淬炼中,她从课堂上的理论学习者蜕变为能为患者递温暖、解难题的青春医者,在诊室的微光里读懂了医学的使命与温度。
初入科室悟精微
在呼吸科的诊室里,薛雯雯每天都在上着“技术+人文”的双重课。清晨交班时,医护人员对新老患者病情“如数家珍”的专业素养令她震撼;跟随老师查房时,从修改医嘱的逻辑推导到动脉血气分析的精准操作,每一步都在拆解“临床思维”的密码。“医学容不得半点含糊,每个判断都系着患者安康。”她这样说道。

图为薛雯雯跟随老师查房。陈泊儒摄

图为薛雯雯亲手进行动脉采血操作。陈泊儒摄

图为薛雯雯亲手进行听诊辨音。陈泊儒摄
病案影像研规范
老师展示的完整住院病案,更如一部“生命档案”——个人信息、病程记录、检查单的细致归档,让薛雯雯明白:规范是医疗的基石,思辨是破译病情的密钥。而CT影像解读时,老师教她从“黑白胶片”中洞察病灶玄机,更让她懂得:临床学习需“眼观六路、心细如发”,方能在复杂病情中抽丝剥茧。

图为薛雯雯学习收录病人流程。陈泊儒摄

图为薛雯雯学习解读CT影像。陈泊儒摄
医患沟通悟仁心
“医乃仁术,无德不立。”在临床实践中,她逐渐领悟到这句古训所承载的深重意义。初次独立面对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时,她原本以为只要做到“清晰表达”就已经足够。然而,在带教老师的悉心引导下,她开始明白,话语需“声洪如钟以传意,言简意赅以入心”,更要共情以暖情。

图为薛雯雯嘱咐病人及家属注意事项。陈泊儒摄
帮助患者感温度
小薛医生,我手机没电了,联系不上家里人……”实践第三周,住院患者范如芳阿姨焦急的声音让薛雯雯心头一紧。看着阿姨攥着黑屏手机手足无措的样子,她来不及多想,先借来充电器帮阿姨激活手机,又蹲在病床边逐行核对通讯录,反复确认家属联系方式后拨通电话。半小时后,当阿姨的女儿匆匆赶到病房,阿姨紧紧攥住薛雯雯的手:“你比我闺女还贴心!”
这段“紧急寻人”的经历,让薛雯雯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医学的温度,藏在回应患者需求的每一个细节里。

图为范如芳阿姨所写感谢信。陈泊儒摄
实践收官悟真谛
一个月的实践收官,从初次独立沟通时只会“清晰表达”,到后来学会“声洪传意、言简入心”的共情技巧;从对着CT影像手足无措,到能在老师指导下识别病灶特征,薛雯雯的成长轨迹里,藏着医学传承的密码。她明白,从课堂到临床的跨越,不仅是技术的精进,更是心态的蜕变——青春医者的成长,既要在病历中研磨规范,在操作中淬炼本领,更要在与患者的真诚相待中,读懂“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千钧重量。如今,那封感谢信被她夹在专业书里,成为前行的动力。正如她所说:“好医生要像蜡烛,既要照亮病魔,也要暖透人心。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