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7月17日电)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闽山闽水总关情,青春宣讲践初心”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福建省龙岩长汀,深入调研当地水土保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前行之路。福建省龙岩市露湖村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科教园,便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场。在这里,我们见证了从“山光岭秃”到“绿色飘香”的惊艳转身,真切领悟到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力量。

团队合照
在过去,长汀县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1985年,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46.2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1.5%,山如“火焰山”,生态恶化,百姓生活困苦。“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习总书记高度重视长汀县的水土流失治理问题,在福建工作期间,他先后5次不辞辛劳深入长汀实地考察。每一次调研,都是对治理工作的深度把脉;每一次指导,都为治理指明方向。他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治理对策,强调干部带头的关键作用。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倡导下,省市县三级紧密联动,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向水土流失这一“顽疾”宣战。长汀人民积极响应,秉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长汀精神,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实践中,总结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多策并举、以人为本、持之以恒”的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创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昔目山光岭秃的“火焰山”,如今已变成绿色飘香的“花果山”。
如今,走进长汀,曾经的“火焰山”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漫山遍野的葱郁绿树。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与此同时,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蓬勃发展,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提升。长汀的成功,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和民生,还为全国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队员随讲解参观学习长汀水土保持经验
长汀的变化是一个生动的范例,激励着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坚定不移地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实际行动让更多的“火焰山”华丽变身为“花果山”,让祖国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生态文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