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盐碱地变身 “希望田” 黄河流域奏响生态发展协奏曲

    2025-08-14    阅读:
    来源: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润土丰田实践队

2025年7月15日至8月15日,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润土丰田实践队以“科技改良土壤,生态孕育丰收”为主题,开展暑期志愿服务活动。团队聚焦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盖东村、西洋江村等盐碱地典型区域,深入一线践行科技助农使命,为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东营市作为黄河入海口的滨海城市,340万亩耕地中超八成受盐碱化困扰,“春播满田苗,秋收半袋粮”是当地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虽有水利排盐等治理尝试,但成本高、持续性弱的问题突出,而盐碱地改良剂等绿色技术因缺乏示范推广,未能形成规模效应。在此背景下,实践队紧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带着适配性改良技术扎根一线。

实践中,队员们兵分多路开展工作:采样组顶烈日、踏田埂,采集不同土层样本,精准检测pH值、含盐量等关键指标;访谈组走村入户,与50户农户、农技人员深入交流,摸清盐碱化对产量的影响及治理痛点;推广组则创新方式,通过“原理讲解+案例展示+现场示范”三步法,用通俗语言解析改良剂调节土壤结构的原理,用外地增产实例打消农户顾虑,手把手指导使用方法。

在西洋江村和盖东村的试验田里,队员们更是全程参与土地平整、改良剂施加和作物播种,每日记录土壤湿度、作物长势等数据,用实实在在的变化让“科技治碱”从概念变为现实。此外,团队还针对不同区域特点,普及耐盐碱作物种植、有机肥增施等实用技术,为农户送上“量身定制”的治理方案。

此次实践成果颇丰:不仅形成了详实的盐碱地治理调查报告,为地方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更在试验田验证了改良剂的实效,让农户看到了盐碱地变良田的希望。队员们也在躬身实践中深化了专业认知,锤炼了沟通协作能力,深刻体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意义。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润土丰田实践队以青春之力架起科技与农业的桥梁。这场实践不仅是对“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生动践行,更让盐碱地治理的青年方案在黄河滩涂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鲜活的科技动能。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