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百县千镇万村”湖南行实践团解码澧县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密码”

    2025-08-15    阅读:
    来源: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百县千镇万村”湖南行实践团
       ( 通讯员:胡嘉林,蒋丽香)2025年7月25日至8月5日,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百县千镇万村”湖南行社会实践团澧县分队5名学子,奔赴澧县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围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核心任务,开展为期12天的深度调研。通过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26份,访谈基层干部1人,村民代表25人,结合日志记录、实地走访等形式,解锁澧县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发展密码”,在实践中深化国情认知、汲取奋进力量。
        葡萄产业驱动,激活城乡经济“新引擎”
        澧县葡萄种植历史悠久,是当地极具代表性的特色产业 。在澧县澧南镇,调研队见证葡萄产业撬动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这里曾因葡萄销售渠道单一、品牌杂乱,陷入增产不增收困境。如今,当地成立葡萄产业合作社,整合种植户,引入先进种植技术,打造“澧县葡萄”区域公用品牌,对接大型商超、电商平台,还开发葡萄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问卷显示,超30%种植户因产业升级实现增收,“以前葡萄卖不上价,现在有了品牌和深加工,身价翻倍,城里消费者也能吃到咱正宗的澧县葡萄!”种植户张大哥兴奋说道。实践队员严佳通过查询各种资料在调研日志中写道:“葡萄产业聚能,让乡村经济活起来,搭建起城乡供需桥梁,小葡萄串起城乡融合大文章,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样本,助力城乡资源双向流动。” 该模式通过产业协同,打通城乡经济循环堵点,推动澧县葡萄产业从“种得好”向“卖得好、效益好”转变。

         红色基因铸魂,绘就城乡宜居“新画卷”
         澧县是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红色资源,如红军闸、王家厂革命旧址等承载着厚重红色记忆 。走进澧县王家厂镇,“红色基因铸魂,文旅融合育人”的治理创新实践徐徐展开。当地深挖王家厂革命旧址红色文化内涵,修缮旧址、打造红色教育展厅,推出红色研学路线,同时串联周边生态田园景观,发展乡村文旅。实践队员杨思怡走访时,用镜头记录下周末游客在红色展馆聆听革命故事、在田园采摘游玩的热闹场景。“既传承红色精神,又让村民吃上‘旅游饭’,城乡居民共享文化与生态福利。”杨同学感慨。调研发现,融入红色文旅元素的乡村治理,提升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热情,吸引城市人才、资本回流,推动城乡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协同优化,让宜居宜业成为城乡融合鲜明标识,让红色基因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焕发光彩。
         青春视角思考,贡献城乡发展“新智慧”
         调研中,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澧县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成效与潜力,也发现葡萄产业存在同质化竞争、红色资源挖掘深度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队员们通过询问老师、查询资料对本次活动不足提出建议:推动葡萄产业差异化发展,结合各乡镇土壤、气候特点,打造“一镇一特色葡萄品种”产业矩阵;深化红色文旅融合,开发沉浸式红色剧本杀、夜间红色主题灯光秀等项目,联动澧县周边红色旅游区县,打造红色旅游环线,吸引更多游客。队员们表示,“深入澧县调研,让我们读懂国情农情,明晰青年责任,要把调研报告写在城乡大地上,为澧县城乡融合注入青春动能!”

          此次澧县之行,是一师“百县千镇万村”湖南行社会实践团队员们投身社会实践、践行青春使命的生动实践。调研不仅为澧县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提供青年观察,更让学子们在行走中厚植家国情怀。在未来,期待一师学子继续以青春之智、青春之力,融入澧县乃至湖南城乡发展浪潮,为绘就“十五五”城乡融合壮美画卷,贡献更多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