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苏曼琪)2025 年 7 月 31 日至 8 月 6 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百县千镇万村”湖南行社会实践团津市分队 4 名学子,深入津市市税务局凤凰路办公区及桥北社区、建设路等基层一线,围绕“基层治理创新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开展深度调研。通过 20 份有效问卷、3 次深度访谈、5 处实地走访,队员们解锁了津市市在城市治理中“精度与温度辩证统一”的创新密码,更在行走的思政课堂中筑牢了“为民服务”的红色信仰。
一、治理密码:小创新激活大民生
亮点一:红色基因铸就“柔性执法”新实践
在津市市桥北社区,分队聚焦流动摊贩治理难题,挖掘 出深植于红色传统的治理智慧。通过访谈城管执法人员,队 员们发现津市创新推行《柔性执法清单》,将“首违不罚” 原则与“为民解忧”的红色精神相融合。最具代表性的是建 设路“早餐绿色通道”项 目:
制度温度化:摊贩在限定区域(校门50 米外)、时段( 早 6:00-8:00)合规经营,可免除费用、获得统一设施;信用赋 能:建立摊贩信用积分制,合规者享优先续期权,违规者动 态退出;多元共治:社区搭建协商平台,居民、摊贩、城管 共同制定规则。

“这不仅是管理创新,更是‘群众路线 ’的当代实践。” 队长苏曼琪在调研 日志中写道 ,“ 当一位摊贩大叔说出‘现 在能挺直腰板做生意了’,我真正读懂了红色政权‘为人民 服务 ’的分量。”
亮点二:数据精度守护民生温度
面对桥北社区垃圾清运难题,分队发现津市正试点“动 态智能清运系统”:
通过垃圾桶容量传感器实时监测, 自动触发清运指令; 针对老旧社区巷道狭窄问题,将清运时段精准调整至早高峰 前(5:00-6:30);夏季高温期早间作业量提升 40% ,确保居 民出门时环境整洁。


该系统使早6 点前清运完成率提升30%,居民满意度达 80%。这一案例生动诠释了“精度为骨、温度铸魂” 的治理 哲学。
二、青春淬火:红色沃土滋养报国志
调研中,队员们将治理实践与红色教育深度融合:
1. 行走的思政课:在津市城管局党史展厅,队员们通过 “绣花精神”与当代治理案例的对照,理解党“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传承。
2. 青年智慧献策:分队提出两项建议——将“早餐绿色 通道”模式推广至乡镇集市,激活乡村经济毛细血管;建立 “红色治理案例库”,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津市样本。
3. 信仰扎根:“陈姨被地砖绊伤的故事让我彻夜难眠。”队员欧阳予璐在研讨会上感慨,“作为未来教师 ,我要教会 学生:所有政策的终点,必须是人民的笑脸。”
此次津市之行,既是解码基层治理的实践课堂,更是一 场涤荡心灵的红色洗礼。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百县千镇万村”湖南行社会实践团津市分队队员们用脚步丈量出“精度与温度” 的治理辩证法,用真情体悟到“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当 青春热血遇见广袤的湘土大地,一师学子必将以此次调研为 起点,将论文写在三湘四水间,把信仰铸就在育人征程中,为湖南“十五五”发展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