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聚焦“百县千镇万村”武陵区调研融合新篇

    2025-08-15    阅读:
    来源: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百县千镇万村”湖南行实践团
         通讯员:樊佳瑶,王宇诗) 近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百县千镇万村”湖南行实践团深入常德市武陵区开展社会实践调研。学子们扎根临紫社区、紫桥社区、汇金社区等多个城乡社区,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深度访谈等方式,探寻城乡融合发展的武陵路径,用青春力量助力基层发展,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武陵大地的推进注入鲜活动力。
         城乡接合部:融合发展的鲜活样本,彰显“百县千镇万村”实践价值
         武陵区作为常德市中心城区,兼具城市繁华与乡村底蕴,城乡接合部成为观察融合发展的典型窗口,也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中城乡联动的缩影。在这里,新建商品住宅小区与保留着上世纪90年代风貌的城中村相邻,成熟的商业配套与部分农业用地共存,呈现出“亦城亦乡”的独特景象。
         通过多天的调研发现,基础设施的“新老差距”较为明显。部分新建小区虽环境整洁,但电动车充电设施不足,公交线路班次较少;老片区则面临路灯短缺、排水不畅等问题,雨天积水影响居民出行。不过,社区通过将闲置空地改造成小公园等举措,为居民创造了更多交流空间,增添了生活气息,这正是“百县千镇万村”工程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生动体现。

          产业联动初显成效,近郊的休闲农业基地年接待城市游客超50万人次,远郊的特色农产品通过商超、电商平台销往城区,初步形成“城市需求引导、乡村供给响应”的互动格局,践行了“百县千镇万村”工程中产业协同发展的理念。但乡村人才流失问题突出,年轻人多外出务工,留守人员以老人和儿童为主,制约了乡村发展活力,这也是“百县千镇万村”工程推进中需要重点破解的难题。 
          民生领域:差距中见进步,短板处寻突破,践行“百县千镇万村”民生导向
          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城乡差距是调研关注的重点,也是“百县千镇万村”工程中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领域。农村学校硬件设施相对薄弱,师资力量有待提升,部分家长为让孩子接受更好教育,选择到城区租房陪读;农村医疗机构设备简陋,仅仅能处理常见病,重症患者需前往城区医院,且医保报销比例存在差异。
           面对这些问题,常德市武陵区积极探索解决方案。推行“户籍弹性转换”,让居民在保留农村土地权益的同时享受城市公共服务;建立就业信息平台,助力农民工就业和权益保障;引入远程医疗系统,方便农村居民就医。这些举措虽未完全消除差距,却彰显了推进城乡融合的决心和努力,是“百县千镇万村”工程中以民生 为导向的具体实践。
          青春献策:为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百县千镇万村”工程落地
结合调研所见所闻,实践队员们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在基础设施方面,建议为老片区加装太阳能路灯,增建电动车公共充电站,改善排水系统;在公共服务领域,呼吁推行城区优质师资轮岗支教,建立互助养老机制,提升农村医疗服务能力;在产业协同上,规划“景区带村”模式,推动城乡产业联动发展。
          队员们认为,城乡融合并非简单的“农村城市化”,而是要在保留各自特色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让城市的便捷与乡村的韵味相得益彰。此次调研不仅形成了多份详实报告,还促成了多项校地合作意向,包括联合开展教师培训、协助打造农产品电商平台、在社区开设公益课堂等,这些都是青春力量助力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百县千镇万村”湖南行实践团的调研行动。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