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产城融合绘新篇—浏阳洞阳镇与工业园协同发展湖一师“百县千镇万村”湖南行

    2025-08-17    阅读:
    来源: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百县千镇万村”湖南行实践团
   (通讯员:滕佳)七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百县千镇万村”实践团深入长沙市浏阳市洞阳镇蹲点调研,在这片夏日与机器轰鸣交织的土地上,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产城融合的生动实践。作为浏阳经开区(高新区)核心承载地,洞阳镇与工业园深度协同的发展模式,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产业联动:车间里的乡村振兴引擎
       在尔康制药智能化车间,实践团成员目睹淀粉胶囊在自动化流水线上飞速传送。生物专业的队员格外关注这家扎根20余年的企业如何从单一生产成长为全球药用辅料重要供应商。“园区‘拿地即开工’政策让新项目提前半年投产,”一名负责接待的大学生技术员告诉我们的调研队员。更令成员们惊叹的是,园区300余家医药健康、智能装备制造企业构成的产业链,2023年竟创造出超600亿元总产值,为乡村注入了澎湃动能。
        饭碗端稳:田埂走进车间的幸福转身
        南园村村民李建国的故事被记录进实践团的调研笔记。如今他在园区电子厂做技术工,月入6000多元,家中5亩稻田流转给村集体合作社后,每年增收4000元租金。“守着几亩田难攒钱,现在上班种地两不误!”这份获得感在200份村民问卷中得到印证:园区提供的3万余个岗位,让近半数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2023年全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2万元,较十年前增长近两倍。更使实践团成员激动的认识到,产业的蓬勃发展,正反哺乡村振兴。
       生活同频:十五分钟圈出的安居图景
       穿行在产城融合示范区,实践团成员实测生活便利度:从工业园配套宿舍步行至中小学、社区医院均在15分钟内。8条微循环公交专线如血脉连接园区与村庄,日均运送超5000人次。采访的外来务工者王媛向调研学生感慨:“孩子放学步行就能接,比大城市更安心。”这种“以城带乡”的无缝衔接,让78%的受访职工表示愿意长期定居。
      工业园的‘齿轮’带动乡村的‘稻穗’,洞阳镇探索出一条城乡融合的共同富裕路径。当大学生们用专业模型分析产城协同发展机制时,这片土地上机器与稻浪共鸣的振兴密码,正转化为推动县域发展的学术参考。正如洞阳镇党委书记所说:“我们要让工业园的‘齿轮’与乡村的‘稻穗’同频共振,在城乡融合中闯出共同富裕的新路径。”而一师学子带走的不仅是厚实的调研报告,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在乡镇肌理中生长的坚定信心。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