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传承红色基因 共悟奋进力量——山西师范大学与南开大学实践团队在武乡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

    2025-08-17    阅读:
    来源: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深化校际交流合作,厚植师生爱国情怀,8月2日,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烽火”革命文物实践团队与南开大学“师生四同”社会实践团齐聚革命老区武乡,开展“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先后走进兴盛垴村、鲁迅艺术学校下北漳旧址、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纪念馆,开展沉浸式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在这片浸润着革命热血的土地上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两校师生在羊肥小米产业园参观。禹成炎 摄
  两校师生在武乡县兴盛垴村开启当日实践活动的首站行程。在羊肥小米产业园,师生们详细了解当地以羊粪施肥、科技赋能种植的特色模式,展示厅内以小米为原料制成的特色产品陈列丰富,从有机羊肥小米到各类深加工食品,师生们了解到兴盛垴村如何挖掘当地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链,见证了革命老区依托资源优势走出的乡村振兴之路。
  师生共做柴火饭。禹成炎 摄
  在兴盛垴村,两校师生共同体验柴火饭的制作。大家分工协作,生火、洗菜、切菜、烹饪,在劳作与分享中,深刻体味革命先辈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让红色基因在烟火气中悄然传承。
  两校师生在下北漳鲁迅艺术学院旧址。禹成炎 摄
  下午,师生们从兴盛垴村出发来到鲁迅艺术学校下北漳旧址。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走进展室和鲁艺教室,探寻鲁艺先辈们的创作与战斗足迹。珍贵的文物、详实的史料、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鲁艺人以笔为枪、投身革命文艺事业的热血岁月。山西师范大学学生代表张家慾对鲁迅艺术学院纪念馆的王馆长进行了采访,王馆长讲到:“鲁艺的独特价值与魅力体现在,‘艺术为人民、为革命’的精神内核。它将崇高的理想主义与彻底的现实主义完美结合,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以青春和艺术为武器,创造了中国现代文艺史上光辉的一页。”
  山西师范大学砖壁旧址留念。禹成炎 摄
  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纪念馆内,师生们穿梭于窑洞庭院,仔细参观每一处展室,聆听专业讲解员的生动叙述,深入探寻总部在抗日战争时期四次驻扎于此的详细历史脉络。作为华北敌后抗战至关重要的指挥中心之一和战略支点,砖壁承载的丰富的战略智慧与奉献精神。实践团成员们通过组织主题讨论会、录制思政微课视频、创作互动体验活动等多种形式,将革命历史转化为鲜活生动的教育资源,让红色历史变得可感可学,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和时代担当。
  两校师生开展圆桌会议。禹成炎 摄
  实地探访结束后,两校师生围绕“太行根据地的重要地位与历史贡献”等议题召开圆桌会议。在思维碰撞与热烈讨论中,同学们不断提出问题、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一场别致的思政课在这里生动展开。山西师范大学教师代表张利杰围绕议题对学生们的探讨进行总结,提出思想动员对于巩固抗日根据地的重要作用。大家一致认为,通过校际合作开展红色实践,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研学活动,为师生搭建了高质量的学习交流平台。师生们在研学过程中获益匪浅,期待未来持续深化合作,不断创新实践形式,使红色教育真正走深走实、入脑入心。
  此次山西师范大学与南开大学实践团师生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以丰富的行程、多元的形式,让两校师生在武乡这片红色土地上,见证乡村振兴成果,回溯革命历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力量。通过校际协作、沉浸式体验,不仅加深了师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也为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筑牢思想根基,激励着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传承革命先辈遗志,以青春之我,书写报国华章,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者:贾朝阳 程雅琴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