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淮北师范大学学子赴淮北市博物馆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2025-08-18    阅读:
    来源:大学校导网

7月5日,淮北师范大学学子积极响应暑期“三下乡”的社会实践号召,“淮北文博探索队”前往淮北市博物馆,学习了解隋唐大运河文化,寻找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淮北市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作为一座承载着千年运河文化的殿堂,整体建筑设计独具匠心,宛如一艘扬帆起航的帆船,既融合了古朴典雅的隋唐运河文化元素,又展现出独特的现代气息。它不仅是淮北市的文化地标,更是通济渠沿线城市中展示大运河文化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时间跨度最久的博物馆。

步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长达42米的巨幅东阳木雕壁画,它生动地再现了隋唐运河开凿、巡游、漕运以及码头繁忙的宏大场景,人物栩栩如生,气势恢宏,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繁华的隋唐时代。在柳孜运河遗址出土的众多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9艘木质沉船,它们静静地陈列在展厅中,见证着当年运河漕运的兴盛。这些沉船不仅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更是研究古代造船技术和漕运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在淮北市博物馆,与大运河相关的文物得到了细致展示。这座整体造型如帆船的博物馆,不仅体现了隋唐运河文化和煤文化的元素,更是通济渠沿线城市中展示大运河文化面积最大、内容最多、时间最久的博物馆。此外,淮北市博物馆还复原了柳孜运河遗址的发掘现场,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千年前的柳江口码头,感受那份古老而神秘的氛围。大运河淮北段不仅是国家的生命线,更是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沿线文化遗存众多,汉文化、酒文化、古乐文化、陶瓷文化、红色文化、雕塑文化等异彩纷呈。

学习隋唐大运河的历史后,我们对这条古代水利工程有了更立体的认识,它不仅是一项宏伟的工程奇迹,更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轨迹。

在历史作用上,大运河的核心价值在于“通”——它打破了南北地理阻隔,让粮食、丝绸等物资得以高效转运,既支撑了长安、洛阳等都城的繁荣,也带动了沿线扬州、汴州等城市的崛起。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南北文化、习俗的交融,为隋唐大一统局面的巩固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和社会基础。

总的来说,隋唐大运河是一部“活”的历史教材,它既彰显了古代王朝的雄心与能力,也折射出大型工程与民生、国家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值得我们从多维视角去品读和思考。

社会实践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