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障群体,是全社会需要关爱的群体,他们的生活状态也反映出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与人文关怀。2025年7月17日,重庆大学星火绘梦实践团在校园内开展了主题为“无障·有爱”的特色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切身体会残障群体在出行、交流、学习中所面临的困境,设身处地感受他们的心理状态与情感需求。此次活动通过文字感悟阅读、室外体验活动等多种形式展开,吸引了众多同学的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文字启思:以笔为桥,架起共情之路
活动伊始,实践团成员娄钰、单一博和周雨洁共同主持了残障系列课程的导入活动。他们为同学们深入介绍了残障群体的背景、基本生活情况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挑战,旨在搭建起一座理解与共情的桥梁。活动中,他们以作家范小青的《牵手》一文作为切入点,引导同学们深刻感受文字所传达出的情感力量,体会残障群体在生活中的不易与坚韧。
随后,通过读后续写的方式,实践团成员鼓励同学们将内心的想法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一环节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让他们有机会代入残障群体的视角,真切地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以及在人际交往中所面临的障碍。通过这样的互动体验,同学们得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残障群体的生活状态,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体验赋能:身临其境,感悟残障之艰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感受残障群体的日常生活,实践团精心设计了多个室外体验项目,包括轮椅投篮、单手穿衣、盲人方阵和双人障碍赛等,模拟“瘫痪”“失明”等残疾,力求贴近残障人士的真实生活。
单手穿衣项目则限制参与者只能使用一只手完成穿上衣服并扣上扣子的动作,让同学们感受到肢体残疾者在日常穿衣时的困难;双人障碍赛中,一名同学指挥另一名无视野的同学通过水瓶组成的障碍阵,让同学们感受到残障群体在交流与协作中的困难。一位同学在活动中表示:“我是第一次玩这种游戏,很好玩,很新奇,也第一次通过这种方式体会到残疾人的生活。”
结语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让同学们对残障群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重庆大学星火绘梦实践团希望通过此类活动,呼吁更多的人关注残障群体,消除偏见与隔阂,让爱无碍,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谐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