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铸界明法调研团赴湖南汉昌律师事务所开展调研

    2025-08-19    阅读:
    来源:山东大学威海纪检监察学院铸界明法调研团
  
  2025年8月18日,山东大学威海纪检监察学院铸界明法调研团成员高扬来到湖南汉昌律师事务所,就正当防卫课题与该所合伙律师吴律师展开访谈。此次访谈旨在摸清正当防卫司法实践现状,为课题研究收集一手资料,全程录音仅用于学术研究,且将严格保护相关人员信息。
  拥有近三十年法律从业经历的吴律师,从于欢案、昆山反击案等典型案例谈起,解析了正当防卫认定标准的变迁。他指出,这些案件彰显了“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司法态度,体现了法治进步,但我国作为成文法国家,各地司法机关在认定上仍存分歧,“以结果论”的倾向尚未完全扭转。回顾自身执业经历,吴律师介绍,从2000年加入汉昌律师所以来,他经办了除涉军案件外的多数刑事罪名,见证了当地刑事案件从年约100起增至近1000起的变化,这背后是社会治理和司法实践面临的新考验。谈及近三年代理的正当防卫案件,吴律师坦言数量极少,平江县此类案件不多,一方面因当前案件多与经济纠纷相关,另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对非法债务的严打及天网系统普及,传统暴力犯罪减少,偶发矛盾多因情感纠纷引发,较少涉及正当防卫。
  在实务处理上,吴律师结合刑法第20条,强调辩护需紧扣“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防卫对象正确”等要点,其中防卫限度是争议焦点,实践中易因结果过重机械认定防卫过当。他认为,当前认定存在两大突出问题:防卫限度动态平衡难把握,“行凶”等概念界定模糊。而司法观念中的结果论倾向、侦查机关对防卫情节的忽视,以及“死者为大”传统观念的影响,都成了认定阻碍。对此,吴律师建议放宽防卫与证据标准,通过典型案例引导理念转变,建立专门证据指导和量刑标准,由最高法统一认定尺度。他还提到,虽律所未专门开展相关研究,但律师个人持续关注,律师群体可通过辩护、案例报送等推动制度完善。
  此次访谈让调研团队对正当防卫司法实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吴律师的经验与见解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双方约定将保持联系,为后续研究补充更多细节,感谢吴律师的倾情分享。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