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走进讲台后的光芒

    2025-08-20    阅读:
    来源:大学生网报
走近讲台后的光芒
——访泽州一中刘波老师
刘波,男,41岁,群众,现就职于泽州一中任教物理学科,曾毕业于太原师范学院,是中小学一级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和任教经验。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高中教师这一职业的真实面貌,体会他们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心路历程、面临的挑战以及收获的喜悦,同时也为了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提升自身对教育价值的认识,我们有幸采访了深受学生喜爱的刘波老师。
当我们问到刘老师,您教授多年,能分享一下您的核心教学理念是什么吗?您认为这门科目对学生最重要的价值在哪里?刘老师回答到我的核心理念是“激发兴趣,引导思考,授人以渔”。我认为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等。比如在课堂上,我会尽量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案例或实验,鼓励学生提问、讨论,而不是被动接受。我希望他们离开课堂后,带走的不只是公式或概念,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兴趣。
当谈到如何看待和处理学生的问题(如学习困难、纪律问题、心理困扰等)?您认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是什么? 刘老师回答说,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问题背后往往有复杂的原因。我的原则是“尊重、理解、耐心、引导”。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会先了解他们卡在哪里,是基础问题、方法问题还是态度问题,然后提供针对性的帮助,比如课后辅导、推荐学习资源或调整学习方法。对于纪律问题,我更倾向于私下沟通,了解原因,明确规则和后果,重在引导其认识行为的影响。信任是师生关系的基石。要让学生感受到你是真心为他们好,愿意倾听他们的想法,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适当展现亲和力,但也要保持必要的界限和教师的威信。
刘老师说,做一名好老师的挑战确实不少。比如工作量大、压力大备课、批改作业、处理各种事务、应对考试压力,有时也会遇到家长的过高期望或不理解,以及面对学生个体差异带来的教学难度。支撑我走下去的最大动力,是看到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当一个原本对学科不感兴趣的学生因为你的引导而爱上学习,当一个迷茫的学生在你的帮助下找到方向,当毕业多年的学生回来看望你,告诉你你当年的句话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瞬间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是无与伦比的,是任何物质回报都无法替代的。看到自己能在学生的生命中留下一点积极的印记,这就是价值所在。
刘老师希望可以在自己与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帮助孩子们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是过渡期,要学会自己规划学习、发现问题、寻找答案,不能总依赖老师和家长。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不要仅仅为了考试而学,要享受探索知识本身带来的乐趣。敢于提问和质疑:课堂内外,大胆提出你的疑问,思想的碰撞才能产生火花。学会时间管理和抗压高中课业繁重,要学会高效利用时间,同时也要找到健康的减压方式。注重品德修养: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做一个正直、善良、有责任感的人更为根本。珍惜同窗情谊:高中同学的情谊往往是最纯粹、最持久的。
当谈到在教学生涯中,让您特别感动或难忘的故事?刘老师分享一个具体事例,例如:曾经教过一个非常内向、成绩中下的学生,通过持续的关注、鼓励和课后辅导,该生不仅成绩稳步提升,性格也开朗了许多,高考取得了远超预期的好成绩。多年后他回来说,是老师的信任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这个故事深深印证了教师工作的意义。
通过这次与刘波老师的深入交流,我深受触动和教育,真切感受到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远非表面所见。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引导者、成长的陪伴者和人生的筑梦人。那份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学生的深沉关爱令人敬佩。刘老师处理学生问题的方式让我深刻体会到,有效的沟通和真正的理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待他人(包括同学、老师、家长)都需要多一份耐心和同理心。刘老师强调的“自主学习”、“好奇心”、“提问质疑”等建议,直指学习的本质。这让我反思自己以往的学习习惯,明确了未来努力的方向——不仅要追求分数,更要追求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深度。这次采访让我更加体会到老师们在背后付出的辛勤劳动和默默耕耘。我们应该常怀感恩之心,尊重老师的付出,珍惜在校园学习的时光。本次采访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刘波老师以其丰富的经验、真诚的态度和深刻的教育智慧,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教师内心世界和教育真谛的窗口。他的故事和见解不仅加深了我们对教师职业的尊重,也为我们自身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重要的指引。教育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是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刘老师的言传身教,正是这句话最生动的注脚。
撰稿人:化学2301班 王普阳
采访感悟
走近卓越教师,最触动我的是他们对教育的“沉浸式热爱”。他们的教案上满是密密麻麻的批注,不仅标注着知识点的延伸,更记录着不同学生的接受特点——哪个孩子对具象化案例更敏感,哪个孩子需要多一点逻辑引导,都被细心分类。课堂上,他们从不照本宣科,而是像导演般设计互动环节,用生活里的小事作比喻,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可触可感。这种把教育当成“精细活”来打磨的态度,让我明白:真正的卓越,不在于光环加身,而在于把每一个平凡的教学瞬间,都酿成滋养学生成长的养分。
——材料化学 2301班 王茂盛
卓越教师身上有一种“动态成长”的智慧。他们不满足于已有的经验,反而像海绵般吸收新事物:关注教育政策的更新,尝试用短视频形式布置预习任务,甚至向学生请教流行的网络用语,只为缩小与孩子的认知距离。一位老师说:“教育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和学生一起成长的双向奔赴。”这句话点醒了我:教育者的卓越,从来不是停滞在“优秀”的终点,而是永远走在“变得更好”的路上,用自身的成长,点燃学生对世界的探索欲。
——材料化学 2302班 张万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推普为钥,解锁乡村振兴的乡土密码
  • 戏扬中国志愿服务队作为国家推普重点团队之一,于肇庆莲花镇开展推普行动。团队以普通话为桥梁,打通产业信息壁垒,传承红色文化及民俗
  • 08-20
  • 走进讲台后的光芒
  • 卓越教师身上有一种“动态成长”的智慧。他们不满足于已有的经验,反而像海绵般吸收新事物:关注教育政策的更新,尝试用短视频形式布置
  • 08-20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