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凤凰古城蜿蜒的小巷深处,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拾遗楚韵·启为创新"团队见到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麻利明老师。这位从事银饰锻造三十余年的老匠人,用他的坚守诠释着非遗传承的真谛。
麻老师的工作室虽不宽敞,却处处体现着匠人的用心。工作台上,半成品的银片静静等待着下一次捶打;墙上挂着的工具,每一件都记录着岁月的痕迹。"我从父亲手中接过的不仅是锻造工具,更是一份文化传承的责任。"麻老师动情地说。
团队成员们有幸目睹了麻老师"融银"的全过程。银料在高温下逐渐软化,经过反复的加热与捶打,最终呈现出精美的纹样。麻老师娴熟的动作让同学们叹为观止,每一锤都恰到好处,每一錾都精准无误。

"现在愿意学习这门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麻老师坦言。面对现代工业制品的冲击,传统手工银饰面临着传承困境。但即便如此,麻老师依然坚守着这门古老的手艺,不仅是为了制作银饰,更是为了守护民族文化的根脉。

在实践环节,团队成员尝试了基础的银饰制作。虽然只是简单的捶打动作,但要做到均匀有力却并不容易。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体验让他们对非遗传承的艰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同学们领略了苗族银饰的精美,更感受到了非遗传承人坚守的可贵。正如团队成员所说:"麻老师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让我们看到了文化传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