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碳寻者”实践团:产学研融合助发展
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进一步了解新能源技术在特种车辆领域的创新应用,6月19日至30日,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苏写新篇 能浪一夏”“碳寻者”实践团队,结合自身专业和学科特色,走进江苏东昂科技有限公司及多家合作企业,通过座谈交流、车间参观、技术研讨等形式,开启了一场兼具专业性与实践性的新能源特种车辆产业调研之旅。
6月19日,实践团首站来到江苏东昂科技有限公司。座谈会上,企业方围绕能源领域的产业现状,技术发展,市场动态,就业前景,国家政策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公司的主营项目,并向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新能源特种车辆动力系统集成技术。接着,在交流讨论环节,团队成员依次提出自己的问题看法,企业方认真细致的为团队成员答疑解惑,并希望可以对团队成员今后专业分流,就业方向有所帮助,为团队成员打开了能源领域的前沿视野。
6月30日,实践团开启多企业走访行程。在滁州全柴动力实验室,团队成员参观了传统能源的整车制造,近距离观摩汽车发动机生产全流程,技术人员现场演示了增程式动力系统的模拟运行流程,讲解了不同工况下发动机与电机的协同控制逻辑,让成员们直观理解了动力系统高效运转的核心原理。
随后,实践团走进元隽氢能,在生产车间内,透明化生产线完整展示了氢燃料电池堆的组装过程——从膜电极的精密贴合,到双极板的密封检测,再到电堆的活化测试,每一步都体现着氢能技术的严苛标准。
当日下午,实践团抵达合肥江淮汽车工厂,这里的全产业链研发体系给团队留下深刻印象。在新能源商用车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正有序组装增程式重卡,机械臂精准完成电池组吊装与电路对接。
技术负责人重点介绍了针对特种车辆开发的“车-路-云”一体化管理平台:通过车载传感器实时采集车辆状态数据,结合云端算法优化作业路线,目前已在城市垃圾清运车中试点应用,使单车日均作业效率提升25%。在展示区,团队看到搭载该系统的环卫车可自动规划垃圾收集点最优路径,并通过智能调度避开交通高峰,真正实现了新能源技术与场景应用的深度融合。
此外,工厂内设立的新能源特种车辆测试中心,配备了高低温环境舱、涉水测试池等专业设备,可模拟各种极端工况下的车辆性能表现,让成员们对产品从研发到量产的全流程质量管控有了全面认识。
此次跨企业调研活动,通过“理论讲解—车间观摩—技术研讨”的立体模式,让实践团队深刻了解到新能源技术在特种车辆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从江苏东昂科技的技术研发体系,到滁州车间的生产实践,再到江淮汽车的场景化应用,调研串联起从技术研发到场景落地的全产业链关键环节。
正如队长魏山河在总结中所说:“这次实践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新能源特种车辆如何赋能城市应急、环卫、物流等公共服务,更让我们明白,专业学习必须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才能为行业发展贡献真正的力量。”未来,团队将带着这份实践所得,以更积极热情的态度投身专业学习与行业探索,为新能源特种车辆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通讯员 方亚茹 裴迎春 陆昱含
供图 方亚茹
社会实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