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前两次实践中家长提出的“不知如何延续阅读效果”等需求,团队本次将服务对象扩展至家长,通过方法讲解、案例演示和实操练习,帮助家长掌握简单有效的家庭共读技巧,让英语绘本真正走进孩子的日常生活。
内容上实用聚焦家庭场景设计技巧 下午两点,25名家长到场参与。团队先分析家庭共读的3个核心难点:“家长英语不好不敢教”“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知如何选书”,随后逐一给出解决方案。针对“英语不好”,推荐“用中文讲情节+突出重复单词”的方法,如读《晚安,月亮》时,中文讲睡前故事,只重复“goodnight moon”“goodnight room”;针对“注意力分散”,建议“每5分钟加一个小互动”,如翻页前让孩子猜“下一页会出现什么”;针对“选书难”,现场展示分龄书单,标注“0基础选图画占比80%以上”“有基础可选带简单对话”等标准,并用实物绘本对比演示。

图为实践成员让孩子们画出自己的阅读理解。 朱静怡 摄
形式上的互动让家长成为“课堂主角” 三点起,团队组织“模拟共读”环节,让家长轮流扮演“孩子”和“指导者”,用推荐的《小熊温尼》进行实操。家长王女士尝试时因紧张忘记单词,团队立即提示“用动作代替也可以”,并示范如何用拍手打节奏帮助孩子记“honey”(蜂蜜);家长李先生则结合自家孩子喜欢汽车的特点,将“car”融入故事,得到团队肯定。过程中,团队记录家长的常见误区(如过度纠正发音、急于灌输知识),并现场提醒“家庭共读以兴趣为主,纠错会打击积极性”。
反馈中共鸣家长需求推动服务升级 互动结束后,家长们提出新需求:“希望有适合碎片化时间的短绘本推荐”“想知道如何结合动画片巩固单词”。团队一一记录,并现场分享3本5分钟就能读完的“口袋绘本”,以及“看1分钟动画片段后读对应绘本”的联动方法。不少家长用手机拍下书单和技巧,表示“以前觉得英语绘本很难,现在发现只要方法对,自己也能教”。这种积极反馈让团队决定,后续每次活动都预留15分钟家长答疑时间。
成果延伸搭建长效沟通平台 四点活动结束时,团队建立“英语绘本共读交流群”,邀请家长加入,以便后续分享资源、解答疑问。此次家长课堂不仅传递了实用方法,更让团队意识到,教育的效果需要家校(社)协同,而理解家长的困惑与需求,是做好志愿服务的重要前提。
8月5日的家长课堂,是红心研磨志愿团队将英语绘本教学从“课堂内”延伸到“家庭中”的关键一步。从聚焦家庭场景的实用技巧,到让家长化身“课堂主角”的模拟实操,再到回应需求搭建长效沟通平台,每一项设计都旨在打破家长对英语教学的畏难情绪。这场活动不仅让家长们掌握了可复用的共读方法,更让团队深刻认识到,教育的合力来自家校社的协同——当家长成为趣味教学的“同行者”,孩子们接触英语的土壤才会更肥沃,这也为后续志愿服务的广度与深度提供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