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青年作为最活跃、最具创造力的群体,始终肩负着历史的重任,承载着民族的希望,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诠释着新时代的青春内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强调“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鼓励青年成长成才、为祖国建功立业”。在这一伟大时代背景下,我院“太岳青韵传习社”已圆满完成社会实践活动,奏响了一曲青春与使命交织的激昂乐章,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本次活动太岳青韵传习社共开展5项活动,紧紧围绕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响应党中央对青年的殷切期望。活动过程中,在辅导员乔少婕带领下,团队成员们深刻领悟着“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的内涵,将个人成长自觉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之中。在太岳山这片充满革命记忆的土地上,他们开启了一场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的征程,以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一、旧址践悟 青韵传承
青砖黛瓦间镌刻烽火记忆,素手弦歌中传递文化薪火。太岳青韵传习社走进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以“历史寻根+文化实践”为核心目标深度探索,他们循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在斑驳的砖墙、泛黄的史料与复原的作战指挥场景中,深入了解军区司令部在烽火岁月中运筹帷幄、保家卫国的峥嵘历史。通过旧址讲解员的生动讲述,“艰苦奋斗、忠诚使命”的革命精神具象化为可感可知的历史细节,让团队成员们深刻体会到红色政权的来之不易,以及精神传承对于当代青年的重要意义。
此次实践中,传习社成员们以“历史见证者”的视角记录感悟,联想烽火中不变的“家国情怀”,感慨和平年代更需守护的这份精神遗产。同学们也逐渐明白:红色旧址的价值,不仅在于留存历史的痕迹,更在于让每一代青年都能在此找到精神坐标——当我们当代青年站在先辈曾奋斗过的土地上,触摸的不仅是过去的岁月,更是未来的方向;传承的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支撑民族前行的精神骨架。
二、英烈昭志 青春承志
松柏凝翠寄哀思,丰碑矗立昭初心。太岳青韵传习社走进岳北烈士陵园,以“缅怀先烈忠魂、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庄严肃穆的追思中感悟信仰力量,让长眠的英烈精神成为滋养青年成长的精神养分。陵园中,苍松翠柏环绕的纪念碑巍峨矗立,讲解员指着烈士名录墙上一个个年轻的名字,讲述他们在烽火岁月中义无反顾的抉择。这些镌刻在石碑上的名字,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用生命诠释“忠诚”与“担当”的精神坐标,让青年们深刻体会到:今天的和平盛世,是无数英烈用热血铺就的康庄大道;世代相传的安宁,是他们用生命守护的永恒承诺。
此次实践如同一次深刻的精神淬炼,它让我院青年们懂得,英烈的丰碑永远矗立在民族的精神高地,而当代青年唯有将这份崇敬转化为奋斗的动力,将这份怀念融入前行的脚步,才能让英烈们用生命守护的家国,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芒,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誓言在青春的征程中永远滚烫。
三、镂纸为韵,镌刻文化
太岳青韵传习社深入山西沁源非遗腹地,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非遗剪纸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期间,社员们全身心投入,深度探寻剪纸艺术的魅力,力求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也用实际行动呼应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传统文化的殷切期望。他们走进当地剪纸艺人的工作室,虚心求教,从最基础的折纸、画稿学起,逐步掌握剪、刻、镂等技法。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深刻体会到剪纸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一门蕴含哲学与美学的艺术。每一条线条、每一处镂空,都需精准把握,稍有差池便会影响整体美感,这其中所体现的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精神,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太岳青韵传习社本次实践活动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践行。在传承非遗剪纸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自身文化素养,更在传播过程中凝聚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用行动证明,传统文化并非尘封的历史记忆,而是能够在新时代绽放光彩、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宝贵财富。
四、红土寻根 青韵传薪
太岳青韵传习社以“循红色足迹,悟信仰力量”为主题,深入沁源县红色地标开展实践活动,在革命遗址中追溯初心,在文化传承中汲取力量,让红色精神与传统文化在青年心中碰撞出时代火花。通过参观红色地标,成员们深刻体会到,红色精神并非孤立存在,它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是传统文化在革命年代的升华与淬炼。
此次沁源之行,太岳青韵传习社以青春之力架起了红色精神与传统文化的桥梁。成员们深刻认识到,红色地标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宝库——这里有革命先辈用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更有传统文化在岁月长河中沉淀的智慧结晶。作为新时代动力青年,唯有将红色基因与文化根脉牢牢握在手中,才能在传承中汲取前行力量,在实践中书写属于当代青年的时代答卷。
五、展厅寻绿脉 青韵悟“两山”
太岳青韵传习社以“探寻生态密码,传承绿色文脉”为主题,深入沁源县生态展示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林海松涛中感悟“两山”理念的实践伟力,在传统智慧中汲取生态保护的文化滋养,让绿色发展理念与传统文化智慧在青年心中共筑生态信仰。展厅深处的“生态文化角”,成为传习社成员探寻传统智慧的重要窗口。这里陈列着清代的“护林石碑”,碑文中“禁乱砍滥伐、禁污染水源”的乡规民约,字里行间透着先民“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自觉;展柜里的老农具与现代环保设备并列摆放,农耕文明中“顺天时、应地利”的耕作理念,与当代生态循环农业的技术逻辑遥相呼应。
走出展厅,太岳山的绿意仍在心中蔓延。此次活动中,生态展厅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理念的传播者,太岳青韵传习社的青年们不仅见证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奇迹,同时,此次活动也使我院同学们明白,作为新时代动力青年,唯有将生态保护的理念深植于心、将传统文化的智慧传承于行,才能让绿色成为发展最动人的底色,让太岳山下的绿水青山永远滋养生命、孕育希望。
当太岳山的晚风拂过沁河两岸,传习社成员的实践日志上早已写满感悟。这场沁源之行,既是一次红色基因的寻根之旅,也是一场生态智慧的启蒙之旅。从革命旧址的斑驳墙垣中,“太岳青韵传习社”的青年们读懂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密码,红色文化中“众志成城”的精神力量,恰与当代青年“强国有我”的担当一脉相承;从生态展厅的蝶变图景里,同学们也触摸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真理,非遗文化中的匠心传承更如璀璨星火,照亮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明之路,正指引着我院青年在保护与发展中寻找平衡的答案。
红色是沁源的精神底色,绿色是这片土地的发展亮色,而青春,则是连接历史与未来的鲜活色彩。太岳青韵传习社的青年们于此次社会实践中更深刻体会到:当代青年的成长,既要从红色文化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在回望历史中坚定方向;也要在生态保护中践行责任的担当,在守护绿色中书写未来。红色基因赋予的初心、生态实践沉淀的智慧,终将化为青年们前行的底气。
太行依旧,沁水长流;青韵不辍,薪火相传。这场实践不是终点,而是我院青年们以青春之力传承红色根脉、守护绿色家园的新起点。在红色与绿色交织的沁源大地上,我院青年也正以行动证明:红色信仰永不褪色,绿色希望生生不息,而青春的力量,终将在历史与时代的交汇中,书写出更璀璨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