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实践:鱼歌一曲颂院士,科研万难秉初心

    2025-09-11    阅读:
    来源:谭伟静 郑淑娟 李睿方 刘奕帆
8月1日到8月31日,湖南师范大学“追光·天地鱼歌”团队奔赴长沙市望城区,开展为期一个月暑期社会实践。为宣传德学双馨、对中国养殖渔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鱼类遗传育种学家刘筠,团队创排原创话剧《天地鱼歌》。根据专业特长和实践需求,团队下设导演组、演员组、场记组、道具组、宣传组和化妆组,各组成员用实践行动彰显对科学家精神的崇高敬意与深刻体悟。
话剧通过六个篇章,全景式展现刘筠院士的科研人生。从童年时期立志解决百姓吃鱼难题,到带领团队突破“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从面对学术质疑时的坚守,到将科研成果无私推广给渔民;从"湘云鲫"、"湘云鲤"的培育成功,到鱼鳖混养技术的创新应用,剧中每一个场景都凝聚着创作团队对科学家精神的深刻理解。剧中还特别设计了时空交错的叙事手法,通过老年刘筠与青年刘筠的隔空对话,展现了一代科学家六十载如一日的坚守与奉献。那双"穿破的黑布鞋"成为贯穿全剧的意象,象征着刘筠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
8月1日,话剧《天地鱼歌》开排仪式在文渊楼举行,标志着这一创新项目从剧本文字正式迈向表演实践。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中,来自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医学院的不同专业的师生组成的话剧团队,开启了一场艺术与科学对话的探索之旅。
为真实还原刘筠院士的科研场景,剧组师生于8月8日前往农业农村部鲤鲫鱼遗传育种中心开展专项调研。通过专家讲解和实地观察,团队成员对“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有了深入了解,助力舞台更严谨、科学地还原养殖实景。“在气温变化较大的季节,一些常见的细菌性和寄生虫性疾病会给养殖造成一定的损失。”生命科学学院博士李建的介绍,让剧组师生对科研工作的艰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8月下旬,专业人士针对舞台调度、台词表达、肢体语言和道具配合等方面,对演员和导演开展为期五天的集中特训。项目负责人兼团队指导老师表示:“科学家题材的话剧不仅要真实,还要有艺术感染力,要通过细节展现刘筠院士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在一个多月的排练过程中,团队不仅注重提升演员的表演技巧与舞台表现力,也不断对剧本进行优化调整。创作团队将原剧本中较为抽象的科学概念,如“鱼类人工催产”“远缘杂交”等,通过具象化的舞台语言和情节设计转化为观众可感可知的戏剧行动。例如,剧中以“追尾”“产卵”等生动意象表现鱼类繁殖的关键时刻,并以平行蒙太奇手法呈现实验室与医院产房的双线叙事,形象展现科研工作的艰辛与喜悦。同时,该剧有机融入音乐、舞蹈等多元艺术元素,以原创歌曲《两只鱼儿》隐喻生命繁衍的自然规律,并通过一场《凿冰》舞象征刘筠团队科研攻坚的执着精神。这些艺术处理不仅有效传达了刘筠院士在鱼类遗传育种领域的重大贡献,也深刻展现出其科研成果如何切实改变百姓生活、助推渔业发展,使这位科学家的形象更加饱满立体,剧情表达也更具张力和感染力。
9月1日晚,《天地鱼歌》在湖南师范大学江边活动中心成功预演。这部话剧不仅是湖南师范大学创新思政教育形式的重要探索,也为高校如何以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科学家精神提供了宝贵经验。随着更多年轻力量的加入,科学家精神的传承必将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正如话剧《天地鱼歌》所想表达的:科学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而戏剧的力量在于让这种精神永远流传。
 
社会实践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