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浪潮中,传统村落向现代城市社区转型常面临治理难题。今年暑期,山东大学法学院学生职业发展中心“青春力行担当·服务基层治理”社会实践调研团走进青岛崂山区金家岭社区,深入探究其“五化融合”治理模式与“社区治理+产业服务”协同路径,解码基层治理的创新密码。
转型困境与破局探索
作为村落转型社区的典型,金家岭曾面临人口结构复杂、服务需求多元、治理资源分散等挑战。凭借“五化融合”模式与产业协同思路,社区从治理无序走向规范高效,从服务单一转向多元精准,成为青岛基层治理示范标杆,也让调研团迫切想要揭开其成功面纱。
调研团通过三重路径深挖经验:实地走访党群服务中心、智慧管理平台、养老服务中心等场所,直观感受治理场景;与社区工作者、党员楼栋长、居民代表等深度座谈,收集一线声音;梳理政策文件、新闻报道等资料,构建完整认知体系,全面还原金家岭治理实践全貌。
多维举措织密治理网络
党建引领筑根基
构建“红色网格”体系,推行党员楼栋长制度,建立“网格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三方联动机制。疫情防控中,党员带头采集信息、配送物资;日常服务里,主动宣传政策、排查隐患,让党建成为激活基层治理的“红色引擎”。
智慧赋能提效率
打造“金家岭社区APP”与智能安防系统,居民线上报修、议事投票一键完成;人脸识别门禁、高空抛物监测守护安全;大数据精准用于人口管理、矛盾预警,实现治理“耳聪目明”,高效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多元参与聚合力
搭建“居民议事会”“红色物业联盟”等平台,老旧小区改造、停车位规划等事务均邀居民共商决策。居民从“旁观者”变身“参与者”,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精细调解促和谐
设立专门调解机构与人员,针对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不同问题,定制调解策略。耐心化解矛盾于萌芽,避免升级扩大,为社区稳定筑牢“安全阀”。
文化品牌强认同
打造邻里节、文化艺术节等特色活动,丰富居民精神生活。浓厚的文化氛围拉近邻里距离,提升社区凝聚力与向心力,让居民归属感持续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