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号召,围绕农村社区青少年对于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普及的需求,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智星之火实践队充分结合专业特色,前往清远市清城区连江社区,以“探索科技奥秘,乐享科普课堂”为主题,开展了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科普课堂活动。
科技体验:在互动中触摸创新温度 6月21日至22日,智星之火实践队走进清城区连江社区,开展“科普编程机器人”社区服务项目。实践队以机器人互动体验为载体,让科技的魅力走进亲子生活,吸引了众多孩子与家长驻足参与。
科技体验智能机器人展示及公益体验区里,智能机器狗一登场就成了全场焦点——灵巧的翻跃、配合指令的蹲下、主动“握手”的互动,每一个动作都引来大小朋友的阵阵欢呼;编程机器人在地面精准绘制出各式轨迹图案,独特的科技感让家长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
“原来科技可以这么有趣!”一位家长看着孩子在大学生志愿者的指导下,完成人生第一次机器人编程指令时感叹道。屏幕上跳动的代码变成机器人的行动轨迹,孩子眼里闪烁的兴奋光芒,正是科技启蒙最生动的模样。
编程课程:分层教学,让代码世界触手可及 科技的脚步从不停歇,智星之火实践队的科普计划也在持续升级。7月8日,团队再次启程前往连江社区,开启暑期“三下乡”活动,为当地青少年带来一场更丰富的科普盛宴。本次活动聚焦编程领域,深度呼应团队“编程语言课程+机器人实操课程+趣味实践”的三类活动主题,让知识与趣味在互动中深度融合。
编程课程作为本次活动的核心板块,以“分层教学、趣味引导”为原则,为不同基础的青少年量身打造学习路径。
米思奇编程以直观的图形化界面为切入点,将复杂的代码逻辑转化为拖拽式的图标模块,像搭积木一样就能完成简单程序设计。比如孩子们可以轻松设计出会按指令移动的小动画,或是能响应点击的互动小游戏,极大降低了编程入门的门槛,让零基础的孩子也能快速感受代码的魅力,在短时间内就能独立完成简单的程序作品。
Python课程则聚焦有基础的青少年,搭建起进阶学习的平台。课程不仅系统讲解变量、循环、函数等核心语法,还融入了贴近生活的实用小项目实践——比如教孩子们编写简易的计算器程序,输入数字和运算符号就能自动得出结果;或是用代码生成专属的随机密码,包含字母、数字和符号,大大提升密码的安全性。孩子们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深化对编程逻辑的理解,逐步掌握这门实用编程语言的进阶技巧,为后续更复杂的编程学习打下基础。
Scratch积木编程更是将创意与技术完美结合。孩子们可以用色彩鲜明的积木块自由拼接,创作出独特的动画场景,比如拼装一个小车;也能设计互动游戏,像控制角色躲避障碍物、收集道具等。更具吸引力的是,课程还引入了简易物联网设备联动环节:通过编程让LED灯按设定的节奏闪烁,比如随音乐节拍变化灯光;或是用代码控制小风扇的启停,设定在特定时间自动开启或关闭。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让抽象的编程知识变得生动具体,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也呼应了课程中“图形化编程与物联网应用”的深度融合理念。
从代码小白到小能手,他们的编程技能get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小朋友们收获满满!在米思奇编程课上,他们学会了用图形化的模块搭建简单程序,轻松让动画角色按指令行动;Python课程里,他们掌握了基础语法,能编写简易计算器、生成随机密码,用代码解决小问题;Scratch积木编程更是让他们脑洞大开,不仅能用积木拼出有趣的动画和互动游戏,还学会了联动LED灯、小汽车等设备,让代码控制现实世界的小物件。这些技能就像给他们装上了“创意引擎”,现在的他们,既能用代码讲故事,又能靠编程实现小想法,能力显著提升。
科普新路径:从学到传,共促发展 本次社会实践充分创新了科技科普教育方式,在青年大学生、儿童、社区三个层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青年大学生层面:将学校课堂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提升实践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全面发展;儿童层面:赋能儿童成为社区“小主人”,使其在学习科学技术技能后,提升对科技的认知,激发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进而参与社区科技普及宣传工作;社区层面:培育社区科技科普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搭建青年参与的社区科技科普教育平台,以点带面激发社区多元主体的参与支持,为社区科技科普教育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最终,活动推动社区科普教育迈向趣味性、广泛性、深入性发展,助力社区形成良好的科普文化氛围。
作者: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 胡灵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