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寻大豆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并向世界传递流芳豆香小镇的独特魅力,“译心向党·语润流芳”实践团于6月25日至27日及8月22日至25日,两度赴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流芳乡,开展系统调研与实践工作。

图 1 流芳豆香小镇标识
流芳乡依托深厚的农业底蕴,以“一粒豆子”为核心,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文旅于一体的豆产业生态圈,已发展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及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

图 2 流芳产业园IP形象
6月25日至27日,初次探访流芳豆香小镇,在流芳乡村振兴学院校务负责人黄添志的陪同介绍下,实践团走访豆文化科普馆、美泉莹电商中心、鑫农康芽苗菜基地、“酒立方”等多个代表性场所,系统考察了大豆从传统种植到现代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深入感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智能化的农业技术、精益的加工工艺以及蓬勃发展的电商外销模式,对流芳乡以豆产业为核心推动三产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形成了整体而深刻的认识。团队成员同时关注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服务配套及双语标识现状,初步形成文旅融合与对外传播的思路。

图 3 团队成员与负责人进行初步沟通

图 4 团队成员参观豆文化科普馆

图 5 团队成员参观电商直播间

图 6 实践团成员随负责人走进“酒立方”
随着初次调研深入,实践团不仅收集了大量产业与文化素材,还从江西财经大学留学生、孟加拉驻华记者吴迪的参观视频及国际对话发言中汲取灵感,为其双语手册的创作注入了宝贵的国际视野。

图 7 留学生吴迪流芳乡参观纪实
6月27日,团队与流芳乡副乡长陈丹开展座谈,汇报双语旅游手册构思与路线设计方案。陈丹老师充分肯定团队计划,强调流芳作为全国唯一大豆主题产业园,始终坚持“一粒豆子走全球”的发展理念,鼓励实践团发挥外语与传播专长,助力三产融合,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

图 8 团队成员与流芳乡副乡长陈丹沟通初步方案
同日下午,实践团专程赴全国首批革命老村——沈添字村。在英雄榜和红色广场前,队员们深刻感受这片土地厚重的精神底蕴,进一步坚定了以专业能力助力流芳走向国际舞台的
信心。

图 9 参观革命老村沈添字红色广场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实践团于7月正式启动《流芳豆香小镇中英双语旅游手册》的编制工作。手册以“一粒豆子的旅程”为叙事主线,设计“乡村振兴实践学习线”和“绿色生态发展体验线”两条特色旅游路线。手册设计以豆文化为灵感,融入浓郁乡土色彩。内容创作忠实于调研所见所感,进行细致的双语编译与校对打磨。

图 10 团队成员进行双语手册设计
8月22日,团队再赴流芳,携双语手册初稿开展实地核验,评估路线设置的合理性,核对中英标识与译文准确性。与此同时,实践团与陈丹副乡长及企业代表系统介绍手册架构、翻译策略及特色板块,阐释关键文化概念的译写原则,得到与会者从对外传播效果和产业实际为手册的优化提出的宝贵建议。

图 11 手册修订版
8月23日,团队先后举办四场宣讲,面向乡干部、创业青年和村民代表,深入阐述“语言服务与翻译赋能”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强调精准对外传播是提升国际知名度、增强文化自信与区域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宣讲引起广泛共鸣,大家围绕手册应用场景与长效影响展开讨论,高度认可该项目在跨文化传播与乡村振兴中发挥的实效。

图 12 团队成员向乡干部和青年创客们进行宣讲

图 13 团队成员向乡干部和青年创客们进行宣讲

图 14 团队成员向乡民进行宣讲

图 15 团队成员展示并介绍双语手册
以此次实践为桥梁,外国语学院与流芳乡人民政府共同建立“暑期社会实践基地”,为后续
实践育人提供了坚实基础。

图 16 外国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基地标牌

图 17 团队成员在实践基地合影留念
实践团通过深度调研、手册制作、意见征集与主题宣讲,不仅全面了解了流芳豆产业的创新路径与文化内涵,也切实发挥了青年学子的专业力量,为小镇文旅外宣与产业国际化注入了活力。团队深感责任在肩,承诺将以实践基地为新起点,保持与流芳乡的长期互动,持续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在这场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中,贡献属于外院学子的智慧与热情。

图 18 团队荣誉证书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