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行政执法局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深化对基层执法的认知与思考

    2025-09-15    阅读:
    来源:刘昕艳
       当我带着对“行政执法”的模糊想象,走进市行政执法局大队的办公室时,以为会看到严肃刻板的执法场景。但一个月的实践下来,那些穿梭在街头巷尾的身影、耐心沟通的话语,让我对基层执法有了全新的认知——这里不仅有维护秩序的“力度”,更有贴近民生的“温度”。
      日常巡查是执法工作的常态。每天清晨,我跟着队员们穿梭在农贸市场周边。遇到占道卖菜的大爷,队员们不会直接驱赶,而是蹲下身聊几句:“大爷,您这菜新鲜,但占着人行道,路人不好走,前面就有便民疏导点,我们帮您挪过去?”大多时候,摊贩会笑着配合。有一次,一位卖水果的大姐抵触整改,说“挪了就没生意”,队员们没有硬来,而是帮她分析疏导点的人流优势,还联系社区帮她申请了临时摊位。后来再遇见大姐,她特意递来一串葡萄:“多亏你们,现在生意比以前还好哩!”那一刻我明白,执法不是“对抗”,而是用耐心化解矛盾,找到“秩序”与“民生”的平衡点。
      案件办理则让我看到执法的“严谨”。协助整理一起违规设置广告牌的案件时,从现场测量尺寸、核对许可证,到制作询问笔录,每一步都要符合法律规定。队员们常说:“我们手中的权力是老百姓给的,必须把每一件事办得明明白白,才能让大家信服。”有次核对证据时,我漏记了当事人的一句陈述,队员立刻提醒我:“这细节不能少,万一当事人有异议,我们得有完整记录回应。”这种对程序正义的坚守,让我对“法治”二字有了更具体的理解。
      实践中也有无奈时刻。大队管着15平方公里的区域,却只有20多名队员,有时偏远路段巡查不到位,违规行为就会反复;遇到不理解的群众,还会被误解“多管闲事”。但队员们从没想过抱怨,反而琢磨着怎么改进:比如和社区网格员合作,让居民帮忙盯着违规苗头;用短视频拍执法日常,告诉大家“为什么要管、怎么管”。慢慢地,越来越多居民开始主动配合,有次巡查时,一位阿姨还提醒我们:“前面有商户乱堆杂物,我已经跟他们说了,你们去看看就行。”
      离开执法局那天,看着队员们又出发去巡查,阳光洒在他们的制服上。我忽然懂得,基层执法者就像城市的“守护者”,用脚步丈量街巷,用耐心化解矛盾,在“法”与“情”之间找到最优解。这段实践经历,不仅让我学到了法律知识与沟通技巧,更让我看见:真正的治理,从来不是冰冷的规则执行,而是带着温度的守护,是让每一个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都能感受到秩序与温暖。
社会实践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