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智绘芯途”团队:雅韵开蒙传非遗,丹青启智焕童心  
大学生网报讯(通讯员王子铭 王思瑶)8月5日下午,武汉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智慧芯途”暑期实践团成员王子铭、王思瑶、董佳欢,携手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蒙养中国志愿服务队曾欣怡、贺晶老师,在青山区同庄村十九届暑期爱心托管班,联合开展“汉话颂党史:汉剧传播非遗——蒙养中国:武汉文化小传人”活动。活动以沉浸式体验解码汉剧魅力,用互动教学激活非遗传承,为暑期托管注入浓郁的本土文化底蕴。
课堂上,曾欣怡手持戏曲角色图谱开启讲解。她指尖划过“生旦净丑”图例,详解各角色特征:“生角翎子帽显挺拔,旦角水袖蕴柔情。”当曾令权小朋友指着蓝白花纹脸谱问是否为“海中神仙”时,她翻出注解回应:“这是绿脸窦尔敦,代表勇猛暴躁,是侠义英雄。”王子铭在旁配合展示脸谱实物,让孩子们近距离观察纹路细节。
实践环节中,贺晶与王子铭分发空白面具与水彩笔。王钟玉想在额头画火焰纹却不知如何布局,王子铭取过铅笔轻划三条等距横线:“按眉心到顶端三分法构图更协调。”王思瑶注意到李雨桐对着色彩犹豫不决,便指着图谱中旦角的粉白配色讲解:“柔和色调适合表现温婉角色,你可以试试渐变晕染。”孩子们执笔创作,有的模仿净角勾绘粗犷纹路,有的为旦角设计灵动眉眼。
活动尾声,孩子们举着成品面具依次展示,他们的作品各有巧思。一张张脸谱承载着对汉剧的初认知,也成为连接传统与童心的纽带。
此次活动以汉剧知识讲解与脸谱创作为载体,让非遗文化在互动体验中扎根童心。据悉,“智慧芯途”暑期实践团将持续联合专业力量,依托暑期爱心托管班推出更多“非遗+”课程,涵盖楚绣、剪纸等本土技艺,通过“讲解—体验—创作”的模式,让青少年成为传统文化的感知者与传承者,让暑期托管成为滋养文化自信的成长沃土。
社会实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