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2025法治中国青春行——调研求真知,检察护公益

    2025-09-16    阅读: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检护蓝盾队
  
  2025法治中国青春行|调研求真知,检察护公益(下)
  引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青年学子在法治实践的广阔天地中勇担时代使命,法学院紧密结合法学学科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组织开展“法治中国青春行”社会实践专项活动。暑假期间,40余支队伍赴湖北武汉、甘肃兰州、河南安阳、广东深圳、山西吕梁等地开展为期两个月的社会实践,深入基层一线、推广全民阅读、探寻红色记忆,在实践中积累法治经验,展现法科学子青春风采。
  在法治中国建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作为维护生态环境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日益凸显。而检察建议作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关键环节,如何实现扩张适用的优化,成为当下亟待探讨的问题。为深入了解这一情况,本社会实践团队于2025年8月21日开展了专项调研,本次访谈由团队成员李畅主持,访谈对象为江岸区生态环境局执法大队队员项珺。访谈围绕该局的主要职责、与检察机关的协作机制、检察建议的接收与处理流程等方面展开,内容详实、案例典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Part01机制:当检察蓝遇见生态绿
  项队介绍,江岸区生态环境局执法大队主要承担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管与执法职责,同时负责处理群众通过市长专线、微信平台等渠道反映的环境问题。此外,还参与社会综合治理、企业服务等工作。
  在与检察机关的协作方面,项队表示日常直接打交道的情况并不多,主要集中在问题研讨会、诉前磋商和检察建议等环节。相较之下,与司法局的联系更为频繁,后者负责对执法工作的规范性与合法性进行指导和核查。这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协作机制,为环境执法工作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
  Part02实践:刚柔并济的治理辩证法
      尽管江岸区作为中心城区,业态以商业、金融、教育为主,工业污染源较少,接收的检察建议数量有限,但每一起都得到了高度重视和迅速响应。
      柔:早市升腾的法治温度
  2020年初春,三环边升起的煤烟触发了检察建议。“那些早点摊主起早贪黑,直接处罚可能断了生计。”执法队员小王记忆犹新。他们带着宣传册五度登门,在蒸笼的热气中耐心算账:“您看,用电成本其实比运煤还低。”当最后一家摊铺换上电灶时,检察建议书上的铅字已化作袅袅炊烟里的法治自觉。
  刚:砂料堆上的雷霆亮剑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某混凝土企业的扬尘污染案。“80平方米砂料露天堆放,就是知法犯法!”现场勘验视频里,执法队员的卷尺在沙堆旁拉出笔直的线。检察建议书抵达当日,立案程序即刻启动。案审会上,12项量罚指标被逐项辩论:“主观故意性明确”“污染持续三周”“群众投诉达17次”...最终开出的罚单,成为辖区企业环保合规的警示碑。
  Part03攻坚:从接收到执行的全周期管理
  项队详细介绍了从接收检察建议到最终执行完毕的全流程:接收与研判阶段通常在90天内完成整改并书面回复;调查与处罚阶段实行"查处分离",由执法队员调查,分局作出处罚决定;处罚综合考虑违法次数、主观故意、社会影响、生态破坏程度等多重因素;后续还建立跟踪机制,整改期满后巡查,必要时移送法院强制执行。
  尽管整体响应迅速,但在处理流动性较强的个体户违法行为时,仍存在"找人难、执行难"的问题。此外,检察建议的发起多由检察院主动组织,行政机关主动沟通机制尚不完善,这些都为实践工作带来了一定挑战。
  结语
  此次“法治中国青春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江岸区生态环境局的深入访谈,团队全面了解了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检察建议的适用现状,为后续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领域的发展动态,持续探索检察建议扩张适用的有效路径,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守护生态环境公共利益贡献青春力量!正如项队所言:“检察建议要像手术刀,而不是大锤。”在法治中国的青春赛道上,我们期待这把刀更精准、更有温度。
  
社会实践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