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探访淄博蹴鞠文化,探寻千年足球之源文旅融合新路径

    2025-09-21    阅读:
    来源:烟台大学“源启蹴鞠”社会实践队

2025年7月,烟台大学“源启蹴鞠”社会实践队前往世界足球起源地山东省淄博市,开展以“蹴鞠IP的文旅融合创新实践与价值赋能研究”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该团队以临淄足球博物馆和齐文化博物馆为主要调研地点,通过实地参观、专家访谈与深度交流,系统考察蹴鞠文化的历史渊源、存续现状及其在当代文旅融合中的创新路径。

在临淄足球博物馆,队员们通过丰富的文物陈列与史料展示,深入了解了蹴鞠作为古代足球形态的起源与演变。馆内藏有大量与蹴鞠相关的出土文物,如汉代蹴鞠俑、绘有蹴鞠场景的铜镜等,这些实物不仅印证了蹴鞠在齐地的悠久历史,也折射出古代体育文化的繁荣景象。博物馆研究人员介绍,蹴鞠在战国时期的齐国已较为普及,至汉代更是发展成为一项规则明确、受众广泛的竞技与娱乐活动。队员们仔细观察各类展品,并围绕蹴鞠的发展脉络与当代价值与馆方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随后,团队来到齐文化博物馆。该馆全面展示了齐国自姜尚封齐至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与社会风貌。队员在参观过程中了解到,齐国在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的领先地位为蹴鞠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尤其是齐国推崇实用、开放包容的文化特性,促进了蹴鞠从军事训练手段向民间娱乐活动的转型。博物馆中复原的蹴鞠场景和互动体验装置,使队员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一古老运动在当时的盛行状况。

图为源启蹴鞠实践队在参观齐文化博物馆。汪洋/摄

实践队还专门采访了淄博市蹴鞠传承人马国帅。作为齐文化博物院的专业传承人,马国帅多年来致力于蹴鞠技艺的活态传承与国际传播。他在访谈中提到:“蹴蹈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文化载体。我们既要还原古法蹴鞠的技法与礼仪,也要让它与现代足球对话,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据他介绍,近年来通过组织蹴鞠展演、文化交流活动以及青少年培训项目,蹴鞠的认知度和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但他也坦言,蹴鞠文化的传承仍面临人才短缺、传播渠道有限等多重挑战,亟需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

图为源启蹴鞠实践队在访谈传承人马国帅。孙梦瑶/摄

在临淄足球博物馆,实践队还见到了蹴鞠制作技艺传承人杜少霞。她现场演示了传统蹴鞠的制作过程,并详细讲解了鞠球从皮质选料、手工缝制到充气调试的全套工艺。杜少霞表示,尽管现代蹴鞠在生产工具和材料上有所创新,但核心技艺和匠心精神始终未变。“每一颗蹴鞠都承载着制作者的心血与文化理解,我们希望它在新时代依然能‘踢’出精彩。”她说道。队员们在访谈中深刻感受到非遗技艺背后所蕴含的耐心与智慧。

图为源启蹴鞠实践队在访谈传承人杜少霞。王姿月/摄

通过此次实地调研,烟台大学“源启蹴鞠”实践队对蹴鞠文化有了更加系统和深入的认识。队员们认为,蹴鞠IP的文旅融合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符号嫁接或景观复制,而要深入挖掘其历史内涵与文化精神,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创造性转化。比如可依托淄博丰富的文物资源和文化场景,开发蹴鞠主题研学线路、沉浸式体验项目和文创衍生品,推动蹴鞠从历史记忆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消费的文化产品。

图为源启蹴鞠实践队合照。于群/摄

蹴鞠不仅是淄博的文化符号,也是中华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千年一蹴”焕发新生,是一个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正如马国帅所言:“非遗要想活下去,必须走进现代生活。”未来的蹴鞠传承,需在坚持文化本真的基础上,拓宽传播思路、创新表达方式,使其在新时代的文化图景中继续绽放光彩。

社会实践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