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沃蓝色自然之木,铸国民粮食之安

发布时间:2025-01-16     阅读:
沃蓝色自然之木,铸国民粮食之安
为弘扬“大食物观”,深度剖析并挖掘蓝色食品在这一宏观理念中的关键价值与深远意义,全方位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筑牢粮食安全防线。2025年1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耕海牧渔”实践队前往日照市东港区张家台村进行调查访谈。
细究时势脉络严选采访地点
大食物观是“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的一种观念。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由此,是否在沿海地区践行“大食物观”与多元化粮食安全供给密切相关,而蓝色食品也成为了沿海粮仓的重要保障。张家台村依港而建,是一个两面环海渔村,保有北方沿海活态化的渔村渔港特色。经前期基于此问题的调查研讨,实践队前往日照市东港区张家台村进行实地调研。
 
图为张家台渔村景象。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凤仪 摄
 
团队并肩走访,实地深度采访
实践队员们在走访张家台村后发现,该地村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大部分是靠海为生,近海渔业的发展深深影响着村里的每一户人家。据了解,在村民就业方面,村中大多数人从事捕鱼、卖鱼行业;在蓝色食品的摄入和获取方面,海鲜几乎每一天都会摆在村民们的餐桌上,这些海鲜多是由码头购买,或是自行出海捕捞。可见,蓝色食品是张家台村民们重要的日常食物来源,是对传统粮食的有益补充,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膳食选择,对构建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在进一步调查中,实践队员发现,大多数沿海渔民并不是在注重营养膳食的情况下食用水产品,对蓝色食品的环境保护价值也知之较少,更不会出于资源保护而食用蓝色食品,食用水产品似乎已经成为了沿海居民的无意识消费。此外,该村对于蓝色食品的产业链存在明显断层,附加值低的直接捕捞售卖属于普遍现象,存在着渔业供给量不稳定,科技水平不足等问题。
 
图为实践队员访谈村委会工作人员。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馨弘 摄
为了解更多信息,实践队员们来到了张家台村村委会展开访谈。队员们从村委会工作人员口中得知,张家台村为顺应社会的发展、响应政策要求,从一个小渔村起步,大力发展渔村特色旅游,这也促进了张家台村的产业转型。后来通过进一步观察,实践队员们发现,张家台村的饭馆主题多以海鲜渔家饭为主,这种以海鲜产品为主题的餐饮文化不仅表明蓝色食品在张家台村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更从侧面反映了蓝色食品在张家村村民日常饮食中的不可或缺性,由此可见,蓝色产品在为村民提供丰富的粮食来源的同时,也凭借独特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为村民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以蓝色产品为主题的餐饮业蓬勃发展,有力带动了相关旅游业发展,使得传统的小渔村逐步向现代化旅游村转变,进而带动了村庄相关设施的完善,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幅上升。同时,该地区以蓝色食品为重要组成成分的饮食文化,也完美契合了大食物观中向海洋要热量和蛋白的观念,在维护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对践行大食物观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沿海地区在海洋康养、粮食保障方面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发展借鉴。
赓续走访脚步,秉持恒源信念
蓝色食品产业的开发和利用在粮食安全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在本次实践调研中,队员们通过走访村民和村委会,了解到蓝色食品是村民重要食物来源,在当地饮食文化和旅游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对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意义重大。但目前蓝色食品产业发展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产业链不完善、村民认知不足等问题。发展蓝色食品产业对践行大食物观和维护粮食安全意义非凡 ,实践队后续将持续调研并加大宣传,助力其在粮食安全领域发挥更大作用。(通讯员 赵凤仪)
 
图为实践队员合照。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昌远 摄
 
作者:赵凤仪    来源:原创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沃蓝色自然之木,铸国民粮食之安
  • 沃蓝色自然之木,铸国民粮食之安
  • 为弘扬“大食物观”,深度剖析并挖掘蓝色食品在这一宏观理念中的关键价值与深远意义,全方位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 01-16
  • 践行“大食物观”,端好“蓝色食物”饭碗
  • 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
  • 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要求。为了解大食物观对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曲阜师范大学
  • 01-16
  • 寻古雕印——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寻潍访古,问道十笏”实践队
  • 践行大食物观,探寻蓝色奥秘
  • 践行大食物观,探寻蓝色奥秘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鉴于中国人口现状,解决吃饭与粮食安全问题需树立大食物观,向陆地和海洋要食物。在此背景下,农业农村部等8部门印发
  • 01-15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