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财“蒲策”实践团赴峡山:传助学贷款政策,为学子逐梦添力为深入贯彻国家资助政策,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号召,广东财经大学“蒲策”传音实践团汕头一队(以下简称“汕头一队”)近期走进汕头市潮南区峡山街道,通过联动地方组织、开展线下宣讲、举办线上直播等多元形式,将国家助学贷款等资助政策精准送达基层,为经济困难家庭的学子铺就求学坦途,让政策阳光照亮每一个逐梦身影。
携手义工协会,筑牢政策宣传“桥头堡”7月6日,汕头一队与汕头二队共同走访峡山街道广爱义工协会,与姚洪心会长展开深度交流。刚踏入协会办公室,墙上“为爱而行,助学圆梦”的标语便映入眼帘,姚会长指着满墙的活动照片介绍:“协会成立12年来,始终扎根峡山社区,仅去年就帮助23名贫困生联系助学资源。但很多家庭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一知半解,总觉得‘申请麻烦’等等,白白错过了机会。”
在交谈中,姚会长着重提到协会与实践团的合作契合点:“我们的志愿者常年走村入户,熟悉哪些家庭有实际困难;你们懂政策细节,能把‘绿色通道’‘利息补贴’这些关键点讲透。双方联手,就能让政策真正‘活’起来。”他当场表态,将发动协会多名志愿者配合宣传,在社区公告栏张贴政策海报,在助学走访中附带发放手册,“要让准大学生家长知道,国家的政策不是‘摆设’,是真能帮孩子跨进大学校门的”。

谈及公益初心,姚会长拿起一本志愿者日记说:“做公益光有热情不够,得有责任心。就像你们来宣传政策,不是发完手册就完事,得确保人家真懂、真会用。”这番话让队员们深受触动,队长吴茵当即表示:“我们不仅要讲清政策,还要把协会的助学故事传出去,让更多人知道峡山有这样一群为爱奋斗的人。”此次合作,为实践团找到了扎根基层的落脚点,也让政策宣传有了更贴近群众的契机。
广场沿街宣讲,把政策讲到群众心坎里7月15日傍晚,峡山街道合胜广场的开始人来人往。汕头一队的7名队员开始分头行动,向经过的学生及家长分发宣传手册并解惑 “一开始大家有点拘谨,担心大家不感兴趣。”队员欧阳贝诺回忆,“但看到有家长带着孩子犹豫着张望,我们赶紧主动迎上去递手册,慢慢就有人主动向我询问。”
活动中,“资格认定”“异地申请”“利息计算”成为高频问题。面对一位担心“农村户口能不能申请”的母亲,队员肖晶丹拿出手机展示政策原文:“您看,只要家庭经济困难,不管户口在哪,都能申请,而且大学期间的利息由国家补贴。”有位父亲反复询问还款细节,队员郑佳桦特意画了张还款时间表:“毕业后有5年还本宽限期,每月还多少都会提前通知,不会给家庭添负担。”
3个小时里,队员们接待了90多位咨询者,80份手册全部发完,不少人带着笔记满意离开。“我儿子考上大学正愁学费,你们讲得比网上清楚多了!”一位家长的话让队员们备受鼓舞。并且当天有12个家庭明确表示将会马上准备申请材料,这种面对面的沟通,不仅能解了大部分人的疑惑,更打消了许多家庭的顾虑。
云端直播答疑,让政策跨越时空阻碍为覆盖更多无法参与线下活动的家庭,7月22日晚,汕头一队策划了“国家资助政策云端宣讲会”。队员们提前3天通过广爱义工协会的微信群、以及高校的新生群发布通知,特意选择饭后时段开始,方便家长和学生共同观看。
会议里,队长吴茵用PPT系统讲解政策体系:从幼儿园到研究生的“全学段资助网”,助学贷款的申请条件、流程、额度,以及广东财经大学的“绿色通道”——“就算没凑齐学费,也能先报到入学,再办资助手续”。针对“线上申请会不会操作”的疑问,队员现场演示了国家开发银行APP的申请步骤,还特意强调:“官网和官方APP是唯一申请渠道,别信第三方中介,避免上当。”
直播互动区格外热闹,有家长问“单亲家庭算不算困难认定范围”,有学生问“具体申请流程是怎样的”,对此队员们一一耐心解答。1个小时的直播吸引了100多人观看,收到87条提问,不少人留言:“在家就能学政策,太方便了”“终于明白怎么帮孩子申请了”。这场“云宣讲”,让政策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让更多有需要的群体能了解到。

从与义工协会搭建合作桥梁,到广场上的耐心解答,再到腾讯会议的细致宣讲,广财“蒲策”传音实践团汕头一队的峡山之行,用青年学子的热忱与爱心,让国家资助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正如队员们在总结会上所说:“我们不仅是政策的‘传声筒’,更是梦想的‘助推器’。”这次活动之后,实践团将继续联动地方力量,探索更接地气的宣传方式,让每一个渴望求学的峡山学子都知道,国家的关爱始终在线,逐梦的路上从不孤单。
通讯员 吴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