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成都师范学院历史与地理学院拾遗文化宣讲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2025-08-01    阅读:
    来源:成都师范学院拾遗文化宣讲团

  成都师范学院历史与地理学院拾遗文化宣讲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非遗启童志,红史润初心

拾遗文化宣讲团

在国家大力推动中华文脉传承与红色教育普及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作为文化传承的青年先锋,承载着赓续精神血脉的责任担当。我校历史与地理学院拾遗文化宣讲团主动践行时代号召,队员们满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红色历史的崇敬,在成都市金马街道光明社区开展了为期十四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非遗传承:触摸文化根脉

非遗课堂是打开传统文化宝库的密钥。扎染课程里,孩子们跟着志愿者学习布料染色技艺,看着白布在染料浸润、针线扎染中,晕染出独特花纹,仿佛触摸到先辈们的生活智慧;油纸伞、竹编课堂上,竹条、伞面化作创作画布,志愿者耐心传授技法,让古老技艺在孩子们手中重新焕发生机,非遗不再是书本上的遥远符号,而是可感、可触、可创造的文化传承。

 

 

 

创意实践:放飞想象翅膀

手工与创意课程是孩子们的“造梦空间”。黏土课堂上,小手揉捏按压,变出憨态可掬的土陶子、活灵活现的动物造型;折扇绘制时,颜料与画笔共舞,空白扇面成为艺术天地;不织布、手工剪纸课程里,纸张与布料剪裁拼接,诞生出充满童趣的作品。志愿者们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每一件“奇奇怪怪”的作品,都是创意破土而出的嫩芽,在夏日肆意生长。

 

文化溯源:厚植家国情怀

红色讲堂与汉字、历史课程,搭建起文化溯源的桥梁。红色讲堂里,先辈们的英雄事迹被娓娓道来,孩子们听得认真,眼神里渐渐燃起对家国的敬意;汉字讲堂解码甲骨文,从古老文字里探寻文明起源;环保课堂则将责任融入知识,引导孩子们关注生态、守护家园。知识传递间,家国情怀悄然厚植,让成长有了更厚重的底色。

 

安全科普:筑牢成长防线

安全科普课里,防溺水、防触电、交通安全等知识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图片、情景模拟、互动问答展开,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学会自救互助技能,懂得如何规避危险。知识化作行动指南,自我保护意识在生动体验中悄然扎根、生长。

 

体劳共育:锻造健康体魄

体育与劳动课程是孩子们的“成长训练场”。篮球场上,志愿者示范运球、投篮技巧,孩子们奔跑跳跃、配合传球,汗水里折射出拼搏的光芒;游泳课程中,专业指导下的划水练习,让孩子们在水中掌握平衡与节奏,既收获运动乐趣,也强化安全技能。劳动实践课上,孩子们跟着志愿者打理教室等公共空间,指尖沾染的灰尘与额头的汗珠,见证着“劳动创造价值”的道理。体劳结合中,健康的体魄与踏实的劳动精神一同生长。

 

志愿回响:见证青春担当

在活动的收尾阶段,拾遗文化宣讲团收获了来自实践单位的高度认可与反馈。小丫丫幼儿园与光明社区,先后向团队递来饱含温度的表扬信 。信中,以质朴却满含真挚的文字,细致梳理、盛情赞誉团队的付出用:从非遗课堂上孩子们触摸文化根脉的惊喜,到红色讲堂里爱国种子悄然扎根的感动,再到作业辅导时为家长分忧的实在,这些被郑重记取的细节,化作沉甸甸的认可,成为团队继续前行的动力。

在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队员们深入社区基层,于实践互动中深刻领会中华文脉传承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价值与精神内核,更以饱满热忱投身实践,以实际行动为文化传承注入青年力量,让千年文脉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的生机。展望未来,拾遗文化宣讲团将始终以文化传承为己任,秉持更坚定的信念、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举措,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赓续红色血脉的道路上持续奋进,以青春之力助力社区文化繁荣发展,让文明之脉在代代传承中绵延永续。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