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越韵流芳·青春接力:“越脉相承”兰州大学越剧调研团队杭州之旅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5-07-17     阅读:

  (通讯员 李涵 庞雅媛 黄璟珺)

  当百年越剧遇上Z世代青年,传统艺术如何跨越代际断层焕发新生?2025年6月29日至7月2日,“越脉相承”兰州大学越剧调研团队奔赴杭州,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旅程。通过深度访谈、实地调研、沉浸体验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走进浙江大学、浙江小百花越剧院等5所文化阵地,不仅记录了越剧守正创新的时代答卷,更让青春力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活力。

  越剧传承:在代际断层中寻找新声

  6月29日-30日,调研团队走进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对两位不同专业背景学子——人文学科的张梦如与工科的金琦进行了访谈,聆听她们与越剧的“不解之缘”,揭示传统戏曲在年轻群体中传播的现状与挑战。此次学生访谈,不仅清晰呈现了百年越剧在当代面临的挑战,更有机会探寻越剧这门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可能路径。

  图1:团队成员与金琦同学合影

  同时,为促进高校间越剧文化的交流互鉴,共同探索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团队与浙江大学越剧社进行了一场充满越韵的文化交流活动。在活动中,越剧社社长郑开心同学详细介绍了浙大越剧社十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和“四大品牌活动”,还带领团队近距离接触社团精美的越剧服装和道具,体验越剧水秀功法和花枪技巧,并且即兴教唱了经典越剧《山河恋·送信》片段,让团队成员亲身感受到了越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在访谈过程中,郑社长也强调在“守正创新”理念下,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并爱上越剧的问题。

  图2:团队成员在浙江大学越剧社活动室体验水袖功法

  此次浙江大学之行,不仅加深了团队对高校越剧社团运作模式的理解,更搭建起两校青年学子以越剧为纽带的友谊桥梁。正如郑开心社长所言,希望与更多高校携手,“一起宣传越剧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它在数字时代下能够创新发展,焕发新的生命力!”

  图3:团队成员与浙江大学越剧社社长郑开心在求是大讲堂前合影

  剧团破局:守正创新的双轨实践

  夏日的西湖河畔,丝竹悠扬,水袖翩跹。6月30日下午,实践团队踏入黄龙(杭)越剧团,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越剧寻根之旅。在演出后台,团队与蔡婕团长进行了深度对话,她不仅讲述了剧团365天驻场演出的故事,更透露了剧团肩负杭剧复兴的使命。同为访谈对象的优秀越剧演员余玉婵老师,则分享了拥抱新媒体的故事。从下载抖音,到成为“线上越剧推广先锋”,她利用新媒体平台让《梁祝》《红楼梦》等经典唱段进入寻常百姓家,尤其在疫情期间,为无数戏迷送去慰藉。“慢慢做,有付出就有收获”,是她对年轻传承者的殷切寄语。

  图4:团队成员在后台与蔡婕团长合影

  在访谈间隙,团队成员不仅观看了剧团精心准备的演出,还与台下老戏迷们交谈越剧的故事与发放调研问卷,深入了解了越剧在当代的传播与接受情况。一位老戏迷形容道“越剧就是我的精神食粮”。

  图5:余玉婵老师表演《卖油郎与花魁女·钟情》现场

  图6:团队成员和观众交流

  从西湖边的演出戏台到千万点击的短视频,黄龙(杭)越剧团展示了传统戏曲在当代的韧性生长。传统并非静默的遗产,它在舞台光影中流转,在云端音符间跃动,更在代代观演者的目光与心田间绵延。

  根脉新生: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

  7月1日上午,为感受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实践团队来到了杭州越剧院。从杭州越剧院的排练室,到近距离观看青年越剧演员、越美中华金艺奖获得者温珊珊表演《心比天高·焚书》唱段,团队成员深深感悟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艺术坚守。在访谈过程中,朱健健老师和曾洁老师均认为,越剧创新应当是一种“守正创新”。未来,剧团将继续以“行当齐全、流派纷呈”为方向进行发展。

  图7:团队队长潘佳怡与朱健健老师访谈

  图8:团队成员与杭州越剧院朱健健老师和曾洁老师合影

  7月2日上午,团队的杭州之行迎来了最后一站——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怀着对江南戏曲明珠的敬仰与探索其时代脉搏的热情,队员们踏入剧院大门,与老师们共同触摸越剧与时代同频的脉搏。步入越剧院的办公区,便感受到了日常艺术创作的浓厚氛围;踏入越剧院展览馆,一件件精美的戏服、一件件珍贵的饰品、一幅幅定格荣耀的照片,仿佛无声地诉说着浙江越剧的辉煌历程,深刻展示了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参观结束后,团队对章烈琴老师进行了访谈。“小百花”的芬芳,不仅绽放在舞台,也浸润着每一位走近它、理解它的年轻心灵,预示着这朵江南艺术之花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华。

  图9:章烈琴老师带领团队成员参观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展览馆

  图10:团队成员与浙江小百花越剧院老师合影

  青春接力: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

  4天行程,2000公里奔赴,这支由00后组成的调研团队用脚步丈量越剧传承之路。团队队长潘佳怡表示:“从高校断层到剧团破局,我们看见了代际接力可能”。目前团队已携万余字访谈录、百余份调研问卷奔赴绍兴,继续探寻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的绽放路径。越韵长流,青春接力,这场跨越千里的文化寻根,正为非遗活态传承写下年轻注脚。

作者:大学生网报    来源:大学生网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百年工坊溯鼓韵,青春唤醒非遗力
  • 百年工坊溯鼓韵,青春唤醒非遗力
  • 7月13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寻韵昌州古郡,焕新永川乡脉”三下乡实践团深入永川区五间镇,探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间堂鼓”传承
  • 07-17
  • 濉溪中学高中生调研:AI科技感获赞,期待在“实用性”与“创造力”间找到平衡
  • 濉溪县口子实验高级中学高中生调研:AI深耕“精准教学”,期待从“数据驱动”到“素养
  • 濉溪县城关中心学校初中生调研:AI赋能初中教育,从“辅助工具”到“成长伙伴”的进阶
  • 濉溪县第一实验学校小学生暑期谈校园AI:从趣味互动到成长陪伴,科技赋能启蒙教育新生
  • 探莲藕产销 谋发展新篇
  • 探莲藕产销 谋发展新篇
  • 7月6日至7日,陆通桂味调研队先后走访百朋荷苑、百朋善用莲藕种植园与百朋镇人民政府,旨在全面了解柳江莲藕产业发展现状,探寻升级与
  • 07-16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