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理”兴沃土,红心耘梦——安理学子赴小岗村开展乡村调研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04     阅读: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响应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传承红色基因,2025年6月30日,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兴沃土,红心耘梦”乡村振兴实践团,成功抵达“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并开启首日调研实践。
 
  红色印记:改革起点的今昔巨变
  6月30日下午14时团队首站抵达小岗村村委会,与党委副书记关正景展开座谈。谈及“大包干”改革,关正景副书记感慨万千:“小岗村从当年吃不饱穿不暖的‘讨饭村’,到如今家家衣食无忧的‘小康村’,大包干精神正是我们改天换地的力量源泉。”他还透露,得益于近几年的政策红利,小岗村的农业生产已处在从基本实现机械化向智能化过渡的阶段。
  图为关正景副书记同队员说明小岗村基本情况 杨鑫利供图
 
  产业融合:现代农业的多元探索
  随后,团队走访了一家特色农产品陈列馆。在馆主讲解下,成员们了解到当地农作物生产情况:除水稻、小麦等传统作物外,罕见的黑花生品种已成为小岗村独特的地理标志产品;更值得关注的是,当地农业正打破单一种植模式,形成“养殖+采摘+加工”的全产业链生态——垚鑫甲鱼公司的生态养殖、盼盼食品加工厂的精深加工等企业集群,为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在增加岗位的同时降低了居民就业难度,解决了当地劳动力过剩问题。
  图为队员走访居民时询问餐馆老板生意情况及生活状况 杨鑫利供图
 
  血脉传承:十八手印背后的精神密码
  傍晚,实践团拜访关副书记的母亲时,得知其父亲正是当年按下18个“血手印”的大包干发起者之一。“他爸在那大包干纸上摁红手印的时候,没想到能让大家伙吃饱穿暖”,关母激动地和团队成员说着大包干的好处,“当年饿肚子才敢闯,现在你们年轻人有知识,更要敢想敢干!”这句朴实的话语,让队员们对“改革精神”有了更鲜活的理解——课本上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这里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奋斗史诗。
  图为关副书记母亲同队员叙述其父亲关于大包干的事情 邵珠琳供图
 
  实践思考:乡村振兴的“小岗答案”
  首日行程结束,实践团在小岗村书院召开总结会。在关于乡村振兴的交流中,“红色”“基层”“民生”成为研讨高频词。成员们纷纷表示:“乡村振兴的密钥,就埋在这片浸染改革精神的土地里,藏在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中。”
  (撰稿:陆建宁、何智臻)
  (摄影:杨鑫利、邵珠琳)
  (指导老师:兰学强)
  
作者:陆建宁、何智臻    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理”兴沃土,红心耘梦——安理学子赴小岗村开展乡村调研实践
  • 材艺焕新颜,护手趣实践
  • “法与乡契,生生不息”实践团赴小蜗牛困境儿童帮扶基地开展公益助学活动
  • 集美大学平水襄凤:“贝”添童趣,海有“画”说
  • 池州学院:四日深耕沃土,青春践悟初心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